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性教学新模式在“两课”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两课"教学大多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尚未形成主体性教育的主流思想,这是制约"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原因。文章从主体性教育理论出发,研究其在"两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对实施过程和利弊进行探讨和分析。
作者
程肇基
任映红
机构地区
上饶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温州师范学院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1-122,共2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基金
江西省教改课题
上饶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自立课题。
关键词
主体性教学
两课
实践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3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1
张天宝.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
.教育研究,2000,21(8):13-18.
被引量:133
2
林清明.
两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思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97-101.
被引量:5
3
陈碧莲.
“两课”教学改革思考[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21(2):23-2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张继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条件[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8(5):62-63.
被引量:5
2
高清海.
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
.中国社会科学,1994(4):90-98.
被引量:108
3
杨福家.教育如何跨世纪[J].浙江日报,2000.3.24.
4
江泽民.2000年2月1日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人民日报,2000.3.2.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二版第1卷.292.
6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
(苏)弗里德曼(Фридман,Л.М.),(苏)沃尔科夫(Волков,К.Н.)著,李国辰.中小学教师应用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8
燕国材.
论主体教育[J]
.中学教育,2000(10):3-6.
被引量:5
9
张天宝.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
.教育研究,2000,21(8):13-18.
被引量:133
10
王啸,鲁洁.
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J]
.中国教育学刊,1999(3):16-20.
被引量:105
共引文献
133
1
景浩荣.
“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立德树人长效机制构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4):81-83.
被引量:2
2
许榕榕,刘海萍.
个性化外语教学研究综述: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J]
.现代英语,2024(10):1-3.
3
蒋雷,彭见欢.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研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3(10):98-100.
4
王乐.
空间视域下场馆教育的重新审视:概念、结构和价值[J]
.南京社会科学,2022(12):155-164.
被引量:3
5
赵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缺失探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82-85.
被引量:4
6
邓惠明.
略论“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86-89.
被引量:1
7
杨忠东,吴朝娅.
体育教学中语言法的运用及语言规范[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47-49.
8
李康德.
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主体精神及其生成[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10(Z1):14-17.
9
张启明.
体育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41-43.
被引量:22
10
陈宁.
以情修心——谈情感教育理念在职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41-4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1
1
陈胜利.
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的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33-134.
被引量:6
2
李树青,薛德合.
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J]
.道德与文明,2002(1):51-55.
被引量:41
3
杨耕,陈志良.
关于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再思考[J]
.天津社会科学,1998(3):37-44.
被引量:5
4
张永年.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
.包装工程,2004,25(3):228-229.
被引量:34
5
平旭.
增强高校“两课”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与职业,2005(3):30-31.
被引量:3
6
严萍昌.
对改革“两课”考试考核方式的思考[J]
.高教论坛,2004(6):31-33.
被引量:8
7
郑确.
对课堂教学中"生动"和"激情"的思考——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4):71-73.
被引量:4
8
徐增勇.
网络的挑战与思政工作的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2005(3):6-7.
被引量:22
9
周亚夫.
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几点思考[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62-64.
被引量:8
10
满海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5(6):71-7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3
1
陈胜利.
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的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33-134.
被引量:6
2
唐智.
浅析思政课课堂若干“度”的掌控[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136-137.
被引量:1
3
刘素杰,盖海萍.
把主体性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4):46-48.
被引量:7
4
官爱兰.
反思理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分析[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1):68-70.
被引量:2
5
陈开梅.
以人为本的思政课教学体会[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80-83.
被引量:4
6
张卫良,彭升,彭平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2010(3):26-28.
被引量:8
7
卿臻.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内涵研究[J]
.广西教育,2011(6):67-69.
8
靳媛,商冬玲.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4(5):48-51.
被引量:1
9
乔永平.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分类与体系重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9):171-173.
被引量:4
10
王婷婷,彭忠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体性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
.学理论,2015(6):197-19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黄小兰.
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主体性教育[J]
.文教资料,2008(15):195-197.
被引量:2
2
马春玲,赖蔚英.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实施主体性教育新探——龙岩学院大学生驻村任职社会实践思考[J]
.龙岩学院学报,2008,26(2):102-105.
3
王帅.
关于高校团学骨干培训的几点新探索——以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团学骨干培训为个案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0(S1):202-204.
被引量:2
4
王默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1):101-103.
被引量:2
5
蒋叶红.
全民总动员 加强自主管理——试论班委制度的扩大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6):109-110.
6
汪建.
论大学生操行的赛式管理[J]
.大学教育科学,2010(4):94-99.
被引量:5
7
胡年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社区化模式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0):129-132.
被引量:2
8
潘峻岭,唐安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综述[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12(4):63-66.
被引量:2
9
刘冰,汪建.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探究[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3):55-57.
被引量:3
10
王雪琴,杨积芳.
护理学专业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3):257-258.
被引量:1
1
康明己.
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浅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11):36-36.
2
卞开勤.
小学作文教学实效性提高四策略[J]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12):53-53.
3
杨晔.
历史课堂实效性提高的一些思考[J]
.学子(理论版),2014,0(11S):23-23.
4
徐辉.
生本为先——中职物理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内驱力[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1):34-34.
5
姜富勇.
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策略[J]
.新课程(小学),2016,0(2):129-129.
6
田小龙.
以学生为本,高中物理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内驱力[J]
.科学中国人,2015(7Z).
7
戈旺.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J]
.大观周刊,2013(7):246-246.
8
陈瑞玲.
增强历史复习课实效性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J]
.成才之路,2015,0(12):39-39.
9
叶威.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
.考试周刊,2016,0(90):50-50.
10
耿伟.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策略[J]
.中学时代,2014,0(12):17-17.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