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4年第8期189-190,共2页
Productivity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8
-
1熊毅.家族企业成长中的企业家特质变动与企业治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117-121. 被引量:18
-
2刘满凤.创新绩效评价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52-54. 被引量:16
-
3黄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2):10-11. 被引量:4
-
4陆兴发,潘忠志,翟勇洪.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优势及代理权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65-68. 被引量:2
-
5朱健,刘学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创业攻略[J].企业研究,2006(1):29-31. 被引量:6
-
6钟永生.握别过去 铸造未来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透视[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1):10-14. 被引量:4
-
7叶国灿.家庭文化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局限性与回避[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2):69-72. 被引量:4
-
8顾文斌,李颖,李梅.论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及其转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329-332. 被引量:5
-
9黄云峰.浅谈我国家族企业及其职业化管理[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3):65-67. 被引量:2
-
10孙健.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陆兴发,王志刚,罗靖.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的现状与动态[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20(11):84-86. 被引量:2
-
2陆兴发,王志刚,罗靖.家族企业:一个极富研究价值的领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82-85. 被引量:1
-
3吴天凤,郭险峰.家族企业管理创新动力机制探讨[J].软科学,2009,23(2):54-57.
-
4严毛新.从代际更替的角度看潜在的新生代浙商培育[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4):64-70. 被引量:3
-
5熊梓竹.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发展优化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27-28.
-
6文斌.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J].中国商贸,2011,0(09Z):69-70. 被引量:11
-
7王熙.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策略[J].中国商贸,2012,0(04Z):123-124. 被引量:8
-
8廖雅婷,王宇清.浅谈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8(24):92-93.
-
9戴亿坤,孙晓洋,严嘉靖.权变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2023(5):54-63.
-
10唐颖.民营企业管理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5(6X):9-10.
-
1陈爱民.福建省城市化:比较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福建考察报告[J].东南学术,2002(2):86-97. 被引量:3
-
2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7年年会征文通知[J].经济研究,2006,41(12).
-
3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2006年会征文通知[J].生产力研究,2006(2).
-
4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2005年会[J].经济研究,2005,40(5):127-127.
-
5陈爱民.福建省城市化:比较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福建考察报告[J].改革,2002(3):46-51.
-
6若晨.要防范企业家“落马”——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宋养琰研究员[J].经济师,1999(12):4-7.
-
7《公司治理基因评价与案例》[J].资本市场,2011(2):126-126.
-
8让住房消费上升为投资行为[J].领导决策信息,1999,0(1):17-17.
-
9第五届技术管理年会[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1):12-12.
-
10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2006年会征文通知中国经济和谐增长国际研讨会:效率、公平与法治[J].生产力研究,20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