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武汉民俗文化与其旅游经济价值开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民俗民间文化丰富的城市,有着浓厚的楚文化底蕴和"九省通衢"的黄金价值,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武汉应抓住民俗这一特色,大力挖掘其民俗旅游资源来繁荣旅游市场,提高其旅游吸引功能。
作者
王琳
机构地区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武汉市
民俗文化
旅游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
旅游市场
文化底蕴
楚文化主题公园
旅游开发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王德刚.
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民俗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J]
.民俗研究,2003(1):51-58.
被引量:59
2
陶思炎.
略论民俗旅游[J]
.旅游学刊,1997,12(2):36-38.
被引量:110
3
方 明,陈章华.武汉旧日风情[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霍彦儒.
西府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开发利用[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4):73-77.
被引量:5
2
耿红莉,杨永杰,秦志红.
房山区十渡镇民俗旅游业的调查研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19(4):12-15.
被引量:3
3
胡新添,程道品,李铭.
民俗旅游开发的误区与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6(06X):217-217.
被引量:17
4
旷天全,冉琼.
当代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3):52-54.
被引量:1
5
刘文星.
长江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19(6):84-87.
被引量:3
6
王书会,邱扶东.
反思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J]
.探索与争鸣,2006(11):43-45.
被引量:8
7
林龙飞.
湖南西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93-96.
被引量:5
8
王林.
从“刘三姐”透视传统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资源优化创新[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457-460.
被引量:10
9
礼记·王制.
10
李金华.请到京郊平谷"主题院落"来,2002.
共引文献
160
1
施媛媛,彭璐珞.
神圣性与物质性:民俗旅游开发与现代转型中的文化冲突[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4):97-104.
被引量:13
2
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
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
.旅游科学,2001,15(3):8-10.
被引量:231
3
吴迎春,杨晓云.
国内民俗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421-425.
4
余青.
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106-110.
被引量:17
5
陈红玲,裴锐南.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101-102.
被引量:12
6
毕爱云,单新荣,吴胜芳,张娟萍.
安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策略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8):107-108.
被引量:6
7
齐征.
央行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J]
.金融博览,2002(3):17-17.
8
程忠红,韩富贵.
西藏民俗文化的旅游表达及旅游开发模式构想[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S1):156-158.
被引量:3
9
李宝祥.
文化观建设与旅游地开发[J]
.人文地理,1999,14(S1):15-18.
被引量:4
10
袁媛.
对“异地集锦式民俗旅游”真实性的认识[J]
.消费导刊,2009,0(20):7-7.
同被引文献
4
1
正明,刘玉堂.中华文化通志·地域文化典(2-017)荆楚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
张公堤将复原潇湘湖八景[N].长江日报,2012-5-31.
3
兰思仁等.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园第七期[C].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
黄陂区委宣传部.在弘扬木兰文化中提升黄陂形象——“木兰两剧”项目策划与推广[A].朱毅.2006-2007年武汉文化发展蓝皮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
1
1
雷丽,沈少兰.
略论武汉城市民俗文化[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1):56-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罗茜.
网络表情的文化传播——“武汉方言”表情包设计[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24):51-52.
被引量:2
2
黄晓华.
武汉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策略初探[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2):55-60.
1
董粝.
天水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2(10):185-186.
2
张建华.
略谈楚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构想[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14-17.
被引量:1
3
袁小英.
打造清远桃花源风景区品牌优势的构想[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7,0(5):167-167.
4
刘俊.
基于价值开发的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途径探索[J]
.中国商贸,2012,0(04Z):134-135.
被引量:1
5
姜燕.
基于价值开发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商贸,2011,0(07X):113-114.
6
马月伟,赵永涛,于慧,刘明.
大香格里拉旅游资源的价值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379-12381.
被引量:3
7
万绪才,陶锦莉.
风景资源旅游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南京市珍珠泉风景区为例[J]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3):54-56.
被引量:11
8
魏蔚,易平.
黄冈地方志特点及收藏与利用[J]
.黑龙江史志,2014(13).
9
蒋慧,黄芳.
传统民居进行旅游开发的理性思考[J]
.经济地理,2007,27(2):347-349.
被引量:33
10
王忠良.
大数据时代的广告营销变革[J]
.销售与管理,2012(12):88-89.
被引量: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