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发展》
2004年第6期75-77,共3页
同被引文献29
-
1肖金成.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3):22-26. 被引量:37
-
2向春玲.我国西部农村城市化模式探讨[J].理论前沿,2004(14):25-26. 被引量:1
-
3赵淑玲,曹康.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关系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2):136-138. 被引量:41
-
4刘晓鹰,杨建翠.欠发达地区旅游推进型城镇化对增长极理论的贡献——民族地区候鸟型“飞地”性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4):114-117. 被引量:36
-
5陈兴鹏,庞丽,张艳秋.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3):67-71. 被引量:15
-
6徐维祥,唐根年.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7):40-44. 被引量:31
-
7陈天威,张英.甘肃生产力布局与甘肃城镇体系发展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11-12. 被引量:2
-
8南平,姚永鹏,张方明.甘肃省城市经济辐射区及其经济协作区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2):89-92. 被引量:35
-
9高新才,张自尧.河西地区城镇化模式的选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2):61-65. 被引量:3
-
10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许宪春,齐舒畅,杨翠红,赵同录.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J].统计研究,2006,23(11):3-8. 被引量:137
二级引证文献21
-
1吕翠玲,陈英.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49-54. 被引量:2
-
2杨伟国.我国的失业群集与政策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3):47-54. 被引量:19
-
3冯巧玲.西北地区城镇化与政府行为研究[J].甘肃农业,2006(6):32-32. 被引量:2
-
4吕乾坤,胡金荣.兰州城市化发展与路径选择的思考[J].开发研究,2006(4):34-36. 被引量:1
-
5方创琳,刘海燕.三江源区生态型产业的发展与示范区建设思路(英文)[J].山地学报,2006,24(6):744-760. 被引量:8
-
6童玉芬,李若雯.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77-81. 被引量:9
-
7童玉芬,尹德挺.西北地区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及其突出矛盾[J].新疆社会科学,2007(6):85-90. 被引量:2
-
8童玉芬,尹德挺.西北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9,31(2):10-15. 被引量:17
-
9张强,陈怀录.甘肃省城镇化特征与发展战略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10(5):245-248. 被引量:2
-
10陈兴鹏,吴士锋,周宾,徐保金,闫晓瑞.兰州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6):31-35. 被引量:8
-
1薛自来.浙中南沿海地区城镇发展与布局[J].经济地理,1989,9(4):274-279.
-
2李永文.河南城镇发展与布局探讨[J].经济地理,1990,10(1):56-60.
-
3宋玉祥.东北地区煤矿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研究[J].地理科学,1991,11(1):94-96. 被引量:3
-
4王发曾.河南城市发展与布局的历史启示[J].城市问题,1994(1):34-37. 被引量:2
-
5王毅.三线建设中川渝地区机械企业发展与布局初探[J].开发研究,2016(3):70-77. 被引量:2
-
6杨秀珠.为21世纪城市建设导航[J].今日浙江,2000(Z1):52-54.
-
7唐婧.企业新常态发展三要素[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9):64-65.
-
8区域物流[J].中国储运,2014,0(12):106-106.
-
9陈宝根.开展沿桥合作研究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J].大陆桥视野,2009(4):26-26.
-
10翟劲明.长风生态商务区开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商业,2017,0(4):5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