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4,共3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同被引文献16
-
1张一兵.从精神现象学到人学现象学——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对黑格尔的批判[J].社会科学研究,1999(2):66-73. 被引量:12
-
2邓晓芒.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J].江海学刊,1996(3):87-94. 被引量:27
-
3邓晓芒.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1995(1):57-62. 被引量:28
-
4秦裕,韩震.方法就是事物本身[J].哲学研究,2005(8):48-55. 被引量:9
-
5王昊宁.从先验自我到生活世界[J].学术交流,2005(11):1-8. 被引量:1
-
6毛晓碚.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语境导出的人类思想镜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1):25-28. 被引量:3
-
7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4.
-
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
9韩庆祥 邹诗鹏.人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93.
-
10张曙光.生存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
1徐英瑾.康德的亲和性概念探微[J].学术月刊,2001,33(8):23-29.
-
2欧东明.唯识“八识”说与“自证分”浅析[J].南亚研究季刊,2006(3):103-107. 被引量:1
-
3程自功.从王弼的学术成就看繁荣哲学的道路[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5):51-54.
-
4袁义江,郭廷坡.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6(4):35-40. 被引量:1
-
5孙凤栖.“实事求是”内涵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历史沿革[J].哲学动态,1997(12).
-
6江怡.维特根斯坦是谁——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思潮的关系[J].开放时代,1999(5):47-52. 被引量:1
-
7林存阳.李塨礼学思想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4):97-100. 被引量:1
-
8向修玉.当代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3):24-26.
-
9陈志远,诸葛无为,李西祥.外刊学论[J].哲学动态,2005(9):68-70.
-
10赖保荣.怀吊恩师黎遇航[J].中国道教,2003(3):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