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斯多葛派哲学的理性主义倾向
被引量:
1
The Rationalistic Tendency of Stoicism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斯多葛派哲学不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糅合在一起的折衷主义,也不是多种哲学观点简单拼凑的杂拌,其哲学的性质是泛神论形式下的唯物主义,哲学方法是理性主义的方法。它崇尚理性和理性的作用,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作者
石昕晖
机构地区
南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72-174,共3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斯多葛派哲学
理性主义
唯物主义
逻辑学
伦理学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Diogenens Laertius: 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Vol 2,Ⅶ.第40,134,139,46,45,88,108页.
2
Zeller:The Stoics, Epicureans and Sceptics. London, 1870, P322.
3
A A Long: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年,第242,431页.
4
Diogenens Laertius: Lives of eminent philsophers, Vol. 2, Ⅶ , 40.
5
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45-46页.
6
.《塞内卡道德书简》[M].三联书店,1989年.第93页.
7
梯利.《西方哲学史》上册[M].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125页.
8
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80,195页.
9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第243页.
10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73页.
共引文献
38
1
阎艾萍.
奥运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对北京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04(6):31-32.
被引量:1
2
方刚.
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对相论困境的反思——兼论海德格尔对柏拉图错误的重复[J]
.浙江学刊,2004(4):98-101.
3
翟志宏.
走进神学中的理性——论阿奎那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价值[J]
.人文杂志,2004(6):24-28.
被引量:1
4
张世英.
科学与伦理[J]
.江海学刊,2005(1):14-21.
被引量:9
5
赵林.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奥古斯丁主义与托马斯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5(1):23-30.
被引量:7
6
赵林.
中世纪基督教道德的蜕化[J]
.宗教学研究,2000(4):70-76.
被引量:9
7
陈晓兵.
西方传统武德文化中的德性之维[J]
.军事历史研究,2005,19(3):137-142.
8
何中华.
百年中国学术:描述·诠释·评价——读《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J]
.学术月刊,2005,37(12):117-122.
9
阎平.
经验论的兴衰对科学划界标准的影响[J]
.人文杂志,2006(1):29-33.
10
吴晓明.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与当代意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2):4-1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6
1
谭鑫田.
用理性克制情感──斯宾诺莎的一个重要伦理思想[J]
.文史哲,1997(6):69-75.
被引量:6
2
王来法.
略论斯多亚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5):39-44.
被引量:2
3
章忠民.古希腊哲学中理性观念的提出及其演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4
(美)保罗·埃尔默·摩尔(PaulElmerMore)著,苏隆编.柏拉图十讲[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5
姚介厚.
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5):15-28.
被引量:32
6
程志敏.
理性本源[J]
.人文杂志,2001(4):25-31.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马春玲,张晓密.
对理性和情感关注的起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12):15-19.
1
宛小平.
理性·反理性·非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思考[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5):13-18.
被引量:2
2
崔永杰.
洛克经验主义体系中的理性主义倾向[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5):8-12.
被引量:3
3
金瑶梅.
论近代西方唯理论传统对阿尔都塞思想的影响[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6(2):127-133.
4
杨睿之.
康德与哥德尔论数学真的客观性[J]
.哲学动态,2009(7):75-80.
5
陈悦香,翟承宇.
论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善良意志与义务[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6(2):147-148.
6
王丽霞.
先秦道家文化中生态思想的当代意义[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1):211-211.
7
原威则.
亚里士多德对主谓判断关系理论的探讨[J]
.中州学刊,2008(4):162-164.
8
宋玲玲.
从皮埃尔·阿多的批评看福柯晚期的主体观念[J]
.道德与文明,2016(5):73-78.
9
康宏.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05(5):55-57.
10
吴童立.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及其批判[J]
.东岳论丛,2003,24(1):109-112.
被引量:1
中州学刊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