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科学方法教育评价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科学方法教育评价的概念、意义、评价的内容及标准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方法教育评价的原则。
作者
陈建
机构地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系
出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48-149,共2页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科学方法教育评价
课程标准
原则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李晓华.
论教育评价的界定及其特性[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109-112.
被引量:2
2
吴俊明.
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J]
.化学教育,2002,23(6):6-10.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李聪明.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台湾幼狮书店,1961..
2
陈玉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
B·S·布鲁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4
刘大椿 何立松.现代科技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
29
1
孙文霞,沈光华.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
.生物学杂志,2006,23(6):59-60.
被引量:6
2
王忠华.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渗透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9):107-110.
被引量:6
3
赵亚非,许俊翠.
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途径[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3):106-107.
被引量:3
4
陆军.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的科学方法体系[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7):8-11.
被引量:13
5
李世君.
对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探索[J]
.内江科技,2008,29(3):186-186.
6
吴俊明.
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教育的再认识——祝贺《化学教育》30周年刊庆[J]
.化学教育,2010,31(2):1-5.
被引量:15
7
任丽曼,吴俊明,骆红山.
从美国《现代化学》的编写变化看教材的渐进式改革[J]
.化学教育,2010,31(5):27-30.
8
杨文斌.
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对策[J]
.化学教育,2010,31(12):54-57.
被引量:2
9
杜方.
高中化学贴近生活的教学策略浅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4):37-37.
10
梁绍佳.
如何让化学课堂活起来[J]
.珠江教育论坛,2011(3):46-4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邓艳葵.
论构建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估模式的参照坐标——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估模式研究之一[J]
.广西社会科学,2004(9):180-182.
被引量:1
2
刘利,邢红军,陈清梅.
基于科学方法的高中生物理能力的探讨[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0):93-95.
被引量:5
3
蔡志凌.
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143-145.
被引量:17
4
丁梅芳.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意义与方法[J]
.天中学刊,2003,18(5):75-7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王彦杰.
论做好毕业生质量调查[J]
.中国成人教育,2007(8):50-51.
被引量:1
2
王凯.
对科学方法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4):50-5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丹.
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J]
.时代教育,2010(8):152-152.
被引量:5
1
赵维军.
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J]
.考试周刊,2011(12):30-30.
被引量:3
2
慕晓霞.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7):117-118.
被引量:2
3
周长春.
科学方法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3):34-35.
被引量:1
4
陈贵有.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评价的内容和标准[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1):60-60.
5
唐卫萍.
以“磨课”为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J]
.河南教育(幼教),2013(7):37-38.
6
刘云鹏.
素质教育评价与学校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S):176-176.
7
翁琴雅.
新时期我国学生评价的价值观——从“以分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J]
.当代教育科学,2009(21):35-38.
被引量:7
8
吕政宝.
高校教师道德评价的内容[J]
.黑河学刊,2011(3):120-121.
被引量:3
9
张伟建.
谈谈科学方法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215-215.
10
康志林.
试谈研究性学习的评价[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11):18-18.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