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笔者对肖川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提出了不同见解 ,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新主体”人格培养模式 ,认为前者在科研方法上忽视了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补充、深化与具体化的系统论的知识 /信息综合集成方法 ,难以避免理论应用的单一化与理论间的割裂化倾向 ;前者定位为现时代理想人格却忽视了时代精神 ,忽视了中国伦理哲学———“有机论哲学”与当代后现代哲学家图尔明等人的“整体有机论”与现象哲学家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交互主体论” ,其理论基础待夯实。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77,共3页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