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创新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Park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Innov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用创新理念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
刘本盛
机构地区
烟台大学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59,71,共3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区
中国
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机构
宏观调控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吴敬连.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5..
2
刘本盛.
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4):77-79.
被引量:6
3
许宏.
从“硅谷现象”看我国大学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角色定位[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1):63-67.
被引量:30
4
刘本盛.
关于创新及创新体系问题的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4,17(1):25-27.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仇向洋.
硅谷成功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33-39.
被引量:33
2
刘立.创新系统研究述评[J].新华文摘,2002,(1):154-155.
3
G.卡斯帕尔,夏洪流,周刚,曾明,邹鹏.
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之道[J]
.高等教育研究,1999,20(3):1-5.
被引量:119
4
翁君奕.
美日中高校技术转移激励政策比较[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4):98-102.
被引量:18
5
刘本盛.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历程与探索[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3):91-92.
被引量:2
6
路甬祥.
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再思考[J]
.求是,2002(20):6-8.
被引量:29
7
谢旭人.
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 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1):10-12.
被引量:3
8
项海帆.
对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几点看法[J]
.中国高等教育,2003(6):20-21.
被引量:5
9
王春法.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3(5):99-104.
被引量:55
10
赵红光.
建立我国政府有组织科技活动绩效评价制度初探[J]
.中国软科学,2003(5):110-112.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39
1
杜继淑.
强烈的创新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我院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类人才的有益探索[J]
.西部论坛,2001,19(S1):1-3.
2
刘本盛.
打造产学研联合平台 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
.中国科技产业,2004(8):57-60.
被引量:7
3
刘本盛.
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园[J]
.科技与经济,2004,17(5):17-19.
被引量:1
4
阎小培,胡敏.
对“中山大学-珠海”办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
.中国发展,2002,2(3):63-69.
被引量:2
5
赵博颉.
从硅谷的成功看产学研合作中大学与科技园的关系[J]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1):14-16.
被引量:6
6
黄敬宝.
大学城与素质教育[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47-49.
7
王学军.
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学习贯彻《信访条例》[J]
.国土资源通讯,2005(7):11-15.
8
李永生.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
.经济师,2006(8):228-229.
被引量:4
9
刘本盛.
从“硅谷”现象及其实质看我国高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
.生产力研究,2007(13):65-67.
被引量:1
10
刘海军,刘庆宏.
构建东北区域创新体系探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2-45.
被引量:1
1
刘燕.
创办大学科技园是促进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途径[J]
.中国科技论坛,1999(5):18-19.
被引量:9
2
李永维,陆敏.
论大学科技园区的知识产权保护[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9,16(3):5-11.
被引量:2
3
宜宾市科技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重点[J]
.宜宾科技,2016,0(1):10-14.
4
本刊记者.
文化产业最佳突破的背后[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3(9):38-38.
5
袁传荣.
中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途径和模式[J]
.中国科技产业,1996(7):22-23.
被引量:3
6
夏维力,曾文水,白桦.
基于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68-171.
被引量:1
7
何晋秋.
博采众长 创优质大学科技园区——国内外科技园发展比较与借鉴[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3):74-77.
被引量:1
8
刘鸿雁.
美国硅谷对中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启示[J]
.今日科苑,2010(13):117-118.
9
王春梅.
科技园区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分析——以南京为例[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6):104-107.
10
王懋,余家友(摄).
合肥高新区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J]
.中国高新区,2010(2):23-23.
中国科技论坛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