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持否定态度之原因分析
被引量:4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59,共4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参考文献10
1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126条.
2 《北大法律周刊1》(网络版)[J].国外立法动态,2001,.
3 《罗马规约》序言及第5条之规定.
4 《罗马规约》第4条之规定.
5 Miehael P.Scharf, Resuits of the Rome Confence for an Intenational Criminal Court,ASIL legal comment,Aug, 1998,www.asil.org.
6 Philippe Kitsch, Q.C. * Chairman of Connnittee of the Whole at Rome Conference. the rome Confenceon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Comment,ASIL legal comment www.asil.org.
7 《北大法律周刊》(网络版)[J].国外立法动态,2001,.
8 王帆.《唯美国是尊的"单极稳定论"》,《光明日报》,2001年2月23日第4版.
9 Michael P.Seharf Results of the Rome Ctmference Jora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SILI egal commend Aug. 1998.
10 www. arnnestyusa. org/ice www.wfa.org
同被引文献35
1 卢有学.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政策转变[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4,16(4):24-30. 被引量:4
2 余敏友.论冷战终结以来解决争端的国际法的新动向──纪念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一百周年[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1):77-83. 被引量:10
3 曾令良.国际法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41-152. 被引量:41
4 慕亚平,郑艳.论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3):113-118. 被引量:7
5 曾令良.论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J] .中国法学,1998(1):109-120. 被引量:119
6 余敏友.论解决争端的国际法原则和方法的百年发展——纪念第一次海牙和会一百周年[J] .社会科学战线,1998(5):1-12. 被引量:7
7 余敏友.论国际组织对解决争端的国际法的主要发展[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6):70-76. 被引量:8
8 汪自勇.对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反思——对新近国际法主体理论之简要分析[J] .法学评论,1998,16(4):75-78. 被引量:18
9 慕亚平,郑艳.国际损害责任的性质和法理基础[J] .法学评论,1998,16(2):68-73. 被引量:20
10 黄宏.国际刑事法院和国内法院在刑事司法管辖权上的关系[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6):24-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5
1 汤景桢.凯尔森的国际法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金陵法律评论,2012(1):129-134.
2 叶晓丹.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探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6):37-40.
3 陈巧燕.国际刑法执行模式探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1):29-32. 被引量:2
4 柳蔚枝.从ICTR、ICTY与ICC的比较看国际与国内的刑事管辖权[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36-39.
5 黄伟.国际法院的改革[J] .国际观察,2007(6):34-40. 被引量:5
6 宋丽弘.中国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必然性[J] .当代法学,2008,22(3):100-105. 被引量:3
7 何志鹏.中国国际法学30年:成就与经验[J] .当代法学,2009,23(1):49-56. 被引量:6
8 何志鹏.国际法治:一个概念的界定[J] .政法论坛,2009,27(4):63-81. 被引量:71
9 车丕照.我们可以期待怎样的国际法治?[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9(4):5-13. 被引量:23
10 汤景桢.凯尔森的国际法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行政与法,2012(4):67-72.
1 张超.国际刑法中的罪刑法定[J] .济宁学院学报,2013,34(1):90-94. 被引量:2
2 欧婷.消除有罪不罚 实现司法正义[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1):115-116.
3 沈永兴.正义的东京审判[J] .百年潮,2005(9):16-22.
4 王承志,康庭婷.朱文奇教授访谈录[J] .武大国际法评论,2003(1):347-354.
5 康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战略指导浅析[J] .军事史林,2009,32(3):38-43.
6 王小曼.战后英国工党党内斗争日趋激烈的背景[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5(2):64-68.
7 荣欣.历史的审判岂容篡改——访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者周锡卿教授[J] .求是,1995(16):18-23.
8 赵少群.国际法上战争罪内涵的历史演变[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24-28. 被引量:3
9 宋志勇.正义的审判——战后中国对日战犯审判[J] .中国审判,2015,0(16):22-23.
10 李将.浅论刑法中的起刑线[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