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基因型的检测在精斑检验中的应用
出处
《刑事技术》
2004年第4期63-64,共2页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级参考文献8
-
1张林,李英碧,徐苹蓉,吴梅筠.用斑点ELISA方法检测p30确证人类精斑[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2,7(2):98-100. 被引量:1
-
2王望九,李笑梅,汤明礼,陈永华.精浆酸性磷酸酶微量检测法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1996,13(3):22-23. 被引量:1
-
3郭景元.我国法医物证学的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5,10(增刊):30.
-
4[2]吴梅筠.法医物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54~259
-
5[1]刘开会,李宗亮.实用法医DNA检验学[M].陕西:西安出版社,2001.77-80.
-
6张维嘉,吴炳昕.Kremer试验与伊红Y水试验在精子功能检查中的意义[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9,7(3):120-121. 被引量:2
-
7余家树,覃开良,关克虎,李嗣忠.混合斑中酸性磷酸酶及精子检出时限的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1,17(3):157-159. 被引量:2
-
8潘永峰.DNA技术侦破一特大系列强奸案[J].刑事技术,2002,27(2):64-6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3
-
1王剑,黄玉立,杜庆新,顾明波,李晓平.通过阴茎擦拭物上女性脱落细胞DNA检验破获强奸案[J].刑事技术,2004,29(z1):66-66. 被引量:2
-
2张金辉,封宇.免疫学方法在混合精斑检验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5,21(22):4051-4053. 被引量:2
-
3况林泽,凃政,王传海,李湘秦,杜舟.双差异分离法在强奸案疑难混合斑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2,37(3):291-292. 被引量:1
-
1张云泉.DNA分析技术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J].西部法学评论,2002(2):77-80.
-
2陈松,刘冰.混合精斑的DNA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0,15(1):44-46.
-
3杨桂英.一种新的常规法医物证中和试验方法[J].广东公安科技,2004,12(1):85-85.
-
4崔永山,唐钊,徐宏平.利用DNA检验对现场血迹进行动态分析以重建现炀[J].刑警与科技,2007,0(1):75-76.
-
5DNA鉴定犯罪可靠吗?[J].科学新闻,2010(8):30-31.
-
6金彝,丁美满,汪静宇.逆向思维在强奸案件的物证检验中应用一例[J].刑警与科技,2007,0(4):125-125.
-
7吕建中.ACP试纸的制作[J].西南造纸,2002,31(6):45-45.
-
8陈尚坤.DNA分析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探讨[J].长白学刊,2009(5):91-94. 被引量:5
-
9焦美娇.浅析基因检测自我决定权的保护[J].商情,2014(22):293-293.
-
10图片新闻[J].中国外汇,2011(1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