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年社会问题的“问题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文从青年社会问题的定义出发,认为青年社会问题的“问题性”诊断是一个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其标准和表现包括四个方面:(1)青年社会问题在社会结构、社会秩序上的失调性;(2)青年社会问题对社会主导文化规范的背离;(3)青年社会问题发展过程的持续性;(4)青年社会问题后果的破坏性。文章最后认为,青年社会问题的“问题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我们应当采取理性的态度。
作者
罗天莹
刘成斌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2年第4期31-34,共4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青年
社会问题
道德价值
社会文化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2
1
张立勤.
迷失的一代[J]
.南风窗,2001(6):18-23.
被引量:4
2
邓匡林.
论青年期及其概念的发展[J]
.青年研究,1993(2):17-21.
被引量:3
3
陆建华,曲力秋.
青年研究的学科规范及其建设[J]
.青年研究,1992(3):1-6.
被引量:7
4
谢维和.
论青年问题[J]
.青年研究,1992(2):1-6.
被引量:3
5
张华.
关于青年研究的思考与前瞻[J]
.青年研究,1997(2):12-13.
被引量:10
6
谢维和.
论青年社会学的学科特征[J]
.青年研究,1995(8):6-9.
被引量:4
7
秦在东,郑忠梅,杨学斌.
青年研究的限域扩张:青年的成熟性与社会的成熟性[J]
.青年研究,1995(3):1-5.
被引量:4
8
余逸群.
关于构建青年学科群若干问题的思考[J]
.青年研究,1995(4):46-48.
被引量:2
9
陆建华.
青年发展的衡量标准问题——以50年代、90年代青年的比较为例[J]
.青年研究,1995(10):26-29.
被引量:2
10
单光鼐,陆建华,李春玲,沈杰.
偏离与吸纳——中国青年发展总报告(上)[J]
.青年研究,1994(7):1-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
1
沈汝发,陈昊.
我国青年学元理论研究述评[J]
.青年探索,2002(6):37-39.
2
沈汝发,陈昊.
我国青年学元理论研究述评[J]
.青年探索,2002(5):44-47.
被引量:4
3
侯俊.
当前青年社会化进程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法制与社会,2008(14).
4
高志敏,贾凡,何露露.
失学无业青年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思考[J]
.职教论坛,2007,23(04S):24-2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方巍.
关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7(8):36-44.
被引量:19
2
高中建.
回顾 反思 展望--中国青年研究学科化进程三十年[J]
.中国青年研究,2009(5):69-74.
被引量:14
3
高中建.
青少年研究的后现代境遇——对青少年研究转型的审视[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5):28-34.
4
王俊.
我国农村失学青年的非学历教育[J]
.继续教育研究,2010(9):50-51.
被引量:2
5
张子凤.
近十年中国城镇青年失业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40-43.
被引量:2
6
吴小英.
青年研究的代际更替及现状解析(上)[J]
.青年研究,2012(4):12-21.
被引量:13
7
郭晔.
影响残疾青年就业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2):19-19.
8
孙立新,赵翠云.
成人教育促进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使命[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6(1):12-17.
被引量:5
9
顾坚.
成人教育促进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具体路径[J]
.继续教育研究,2016(9):55-57.
被引量:1
10
孔程程.
三维资本理论视角下“新失业群体”就业培训研究[J]
.职教通讯,2020(2):64-70.
1
龚春芳.
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中的运用思考[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6):126-127.
被引量:1
2
顾晓鸣.
对“礼”的文化机制本身的批判[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3):25-33.
3
杨瑛,张红.
论我国城市社会工作行政性与专业性的关系[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2):43-45.
4
李静雅.
夫妻权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妇女地位调查数据为例[J]
.妇女研究论丛,2013(5):19-26.
被引量:11
5
高勇.
有感于六次跳槽[J]
.中国人才,1993(10):41-41.
6
苏珊·摩尔·约翰逊,摩根·L·唐纳森,刘军仪(译),霍林(译).
克服重重障碍 走向领导之路[J]
.基础教育参考,2008(2):30-33.
7
黄道霞.
农村深化改革对文化的呼唤[J]
.中州学刊,1989(5):11-12.
8
叶南客,唐仲勋.
人的现代化研究方法论[J]
.天津社会科学,1989(4):52-55.
9
阎耀军.
试论社会预测的主客体互动反射性原理[J]
.预测,2003,22(1):11-14.
被引量:7
10
陈新汉.
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导向中几个问题的哲学思考[J]
.学术界,2016(10):5-14.
被引量:3
中国青年研究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