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64,共4页
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参考文献6
-
1曾广.《西方国家宪法和政府》.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72—373页.
-
2阿·古德·菲利浦斯.《英国法律和宪法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13页.
-
3洛克.《政府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2页.
-
4詹姆斯.M.伯恩斯.《美国式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83页.
-
5阿格.《英国政府及政治》.神州国光出版社,1992年版.第490页.
-
6W.F.韦罗贝.《司法行政原理》.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397—398页.
同被引文献14
-
1于迎丽.美国弹劾制度的起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3):48-50. 被引量:1
-
2胡肖华.论西方宪政中的弹劾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0(6):99-103. 被引量:4
-
3王敏.宪政视野中的弹劾制[J].人大研究,2001(12):23-25. 被引量:3
-
4马君.英美弹劾制度的比较与分析[J].理论界,2004(5):113-114. 被引量:2
-
5杨曙光.英国议会的监督制度[J].人大研究,2005(7):41-43. 被引量:9
-
6[10](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M].苏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7[4]曾广.西方国家宪法和政府[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
8[8](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9LeeKinChung.比较英、美两国议会监督制度的异同与效用.http://net4.hkbu.edu.hk.
-
10刘海涛.比较政治制度(之五).http://www.yishuzhai.org.
-
1彭兴庭.“弹劾制”的宪政意义[J].江淮法治,2004(6):28-28.
-
2胡映雪.英美两国弹劾制度之比较[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9):140-141.
-
3高国舫.党政干部弹劾制研究[J].理论学刊,2005(7):13-16.
-
4张爱军,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及对中国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10(1):207-209.
-
5余指国.再论建立弹劾制的必要性——兼与叶信之同志商榷[J].法学评论,1988,6(2):49-51.
-
6贺然.论弹劾制[J].时代人物,2008,0(4):156-157.
-
7刘敏军,方射娟.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弹劾制的若干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60-65. 被引量:2
-
8尹涛.加强人民监督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1(5):34-35. 被引量:2
-
9有必要建立社会主义弹劾制[J].党风建设,2000(6):15-15.
-
10贺培育.试论民主政治的权力制约机制[J].社会主义研究,1989(4):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