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文明社会公民人格追求的共识
Gaining a Common View on Seeking Civil Personality in a Civilized Society
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8,共8页
Studies on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Theories
参考文献2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
2[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74页.
共引文献598
-
1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2赖金良.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
3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
4沈长云.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03(1):6-11. 被引量:6
-
5郭小凌.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J].史学理论研究,2003(1):12-21. 被引量:8
-
6隽鸿飞.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
7严存生.法的生成的几个问题[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1):27-32. 被引量:6
-
8李建国,郭永虎.毛泽东艺术美论新探[J].艺术百家,2004,20(4):56-57.
-
9齐玉琳.简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探索,2002(1):76-78.
-
10周治滨.坚持“三个统一”,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J].理论与改革,2001(6):51-53.
-
1刘兴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2011(3X):95-95. 被引量:2
-
2武晓春,孙咏.干部工作者的人格追求[J].政工学刊,2000(11):23-24.
-
3薛峰.对侮辱、诽谤罪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初探[J].研究生法学,1995,0(2):39-42.
-
4陈培雷.建立刑事犯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J].中外企业家,2016(7Z). 被引量:1
-
5程惠范,杜广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搞好公安院校招生工作[J].辽宁警专学报,1999(1):22-23.
-
6殖民文化心理[J].党课,2012(14):51-51.
-
7陈云生,刘淑珍.现代民法对公民人格权保护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趋势[J].国外法学,1982(6):30-35. 被引量:2
-
8杨桂芳.讨论对侵害公民荣誉权案件的审理[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3):57-58.
-
9许宝明.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之我见[J].法学,1992(2):18-19.
-
10石岩.论公民人格的培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学理论,201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