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修辞与汉民族思维方式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修辞,是对语言的一种选择.这一选择过程与人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篇文章里,笔者仅从两个角度来简略谈一下我们汉民族思维方式对修辞方式的影响.
作者
陈洁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45,共2页
Rhetoric Learning
关键词
汉语
修辞方式
辩证思维
具象思维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2
1
闾海燕.
太极与对偶——心理与修辞研究之四[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0(2):30-33.
被引量:3
2
王燕.
浅议对偶形成的基础[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10-13.
被引量:3
3
王文军.
试论排偶的形成原理和审美实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2):116-121.
被引量:1
4
宋振华.
从庾信《春赋》中的对偶谈到修辞[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67-74.
被引量:1
5
柴春华.
词语修辞的基本内容和要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8(2):67-74.
被引量:3
6
江天芳.
模糊语词的语用功能与会话原则[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1):43-46.
被引量:9
7
李生龙.
论对偶在古代文体中的审美效果[J]
.中国文学研究,1999(1):21-26.
被引量:5
8
刘良文,王肇升.
汉文化与修辞[J]
.当代修辞学,1997(2):9-10.
被引量:2
9
邱飞廉.
同异交得——传统文化与汉语修辞格[J]
.当代修辞学,1997(5):22-23.
被引量:2
10
严北溟.
论律诗对偶形式与辩证思惟[J]
.社会科学战线,1982(3):273-28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于全有,李现乐.
对偶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5):113-118.
被引量:7
2
王春磊,颜爱梅.
简析比喻所反映的汉民族思维方式[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2):22-23.
被引量:1
3
李宏伟,邢芦芦.
汉民族委婉含蓄的传统文化与词语修辞[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9):110-111.
4
崔彩清.
从思维方式谈中菜英译[J]
.商洛学院学报,2014,28(1):56-59.
二级引证文献
8
1
于全有,李现乐.
对偶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5):113-118.
被引量:7
2
鲁渊.
近10年对偶研究综述[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12-16.
3
蒋华.
《山海经》中的比喻类型特征见解[J]
.社会科学家,2010,25(5):24-27.
4
于全有.
文化修辞学的内涵与学科属性[J]
.语言文字应用,2011(1):106-111.
被引量:4
5
王峰.
日本学习者汉语对举格式习得偏误分析[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7(1):71-79.
被引量:1
6
刘璐.
重品儒林悟对偶——浅谈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人物塑造上的运用表现及艺术效果[J]
.现代交际,2018(7):98-99.
7
王峰.
汉语研究中的“对偶”“对称”与“对举”[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0,36(1):77-81.
被引量:1
8
杨玉霞.
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关系探析[J]
.华中人文论丛,2013(3):109-111.
1
杨启光.
汉字与汉民族思维方式之关系简析[J]
.学术研究,1997(11):70-71.
2
张俊玲.
汉字文化探微[J]
.嘉应大学学报,1999,17(2):67-70.
3
李秀明.
以神统形 天人合一——从几组词义的引申来看汉民族思维方式[J]
.三明学院学报,1996,14(3):64-69.
4
景盛轩.
异文的文化阐释[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49-55.
被引量:1
5
丁红梅,王圣.
从汉语言看汉民族的思维方式[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2):67-71.
6
杨红.
浅析汉语修辞中折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J]
.新闻世界,2011(6):189-190.
7
赵喜桃,朱小琴.
从汉语新词构造看汉民族思维方式[J]
.唐都学刊,2006,22(6):147-153.
被引量:1
8
王平文.
论汉语言与汉民族思维方式[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1):49-53.
被引量:1
9
申小龙.
论汉字构形的辩证思维[J]
.江苏社会科学,1994(1):102-106.
被引量:4
10
林宝珠.
英汉思维模式、语言结构的对比研究[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93-96.
修辞学习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