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立感性活动史的哲学努力——从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改造看马克思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
1
Try Philosophically to Establish a Perceptual History of Movemen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黑格尔以人类精神形态史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中,理性思辨遮蔽了感性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就是从突出感性活动出发,把人的活动及其各方面的矛盾纳入感性活动史的理论架构来解决。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这种感性活动史代表了马克思深入的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社会历史理论。
作者
刘怀光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理论教研部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0,共3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关键词
感性活动
理性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
《精神现象学》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659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0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61、105.
共引文献
2659
1
张春姣.
社会主义的历史与邓小平理论的创生[J]
.学习与探索,2004(4):5-7.
2
朱平.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特征[J]
.求实,2004(8):20-23.
3
邓志中.
论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现代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116-118.
被引量:6
4
冯达成.
论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原则[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9):29-31.
被引量:10
5
李怀国.
古代东方的社会性质之我见[J]
.理论探讨,2002(4):90-92.
6
臧乃康.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J]
.理论探讨,2002(4):1-4.
被引量:2
7
于桂凤,郭明记.
哲学活动:哲学之为“学”的本体基础[J]
.长白学刊,2002(1):39-43.
8
俞美玉.
写作对于高职生的价值[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9):53-54.
被引量:1
9
方向红.
论“Idee”的现象学分层[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5):119-124.
被引量:4
10
刘德龙.
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试论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及其启示[J]
.学术交流,2001(1):29-3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张一兵.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批判理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定位[J]
.哲学研究,1999(10):15-23.
被引量:8
2
刘福森,胡金凤.
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J]
.学习与探索,1998(1):69-73.
被引量:10
3
刘福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社会历史性原则[J]
.社会科学战线,1991(3):1-8.
被引量:18
4
俞吾金.
马克思哲学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J]
.学术研究,2001(10):5-12.
被引量:31
5
刘福森.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
.理论探讨,2001(6):20-24.
被引量:31
6
刘福森.
生存的关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J]
.理论探讨,2002(2):17-21.
被引量:18
7
王金福.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J]
.东南学术,2000(1):52-59.
被引量:6
8
智波,袁新.
作为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00,20(1):17-19.
被引量:6
9
孙伯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与历史命运”笔谈 作为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1-5.
被引量:22
10
刘放桐.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问题的几点思考——从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的观点看[J]
.学术研究,2002(1):26-3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刘怀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79-82.
1
吴宁.
非理性发生的社会基础及其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作用[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3):14-17.
被引量:2
2
王天成,朱长兵.
“从直观到逻辑”与“从逻辑到直观”--试论胡塞尔与黑格尔在解决直观与逻辑关系问题上的殊途同归[J]
.理论探讨,2012(2):64-68.
被引量:1
3
潮兴兵,黄天成,魏健宁.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视角下的教学评价[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6):12-13.
被引量:9
4
韩小斌.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J]
.文学与艺术,2009(9):172-172.
5
周青鹏,付伟.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历史与历史发展[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86-92.
6
刘素民.
从理智的领悟活动看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J]
.东南学术,2014(5):26-32.
7
刘文平.
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协调[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5):30-32.
被引量:1
8
魏小萍.
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与人们的社会存在[J]
.晋阳学刊,1995(2):44-48.
被引量:3
9
董金泉,李林涛.
浅析康德的思想来源[J]
.东方企业文化,2012(A09):113-113.
10
李云.
论超前认识是以主体需要和价值为目标的理性活动[J]
.理论探索,2002(5):18-19.
理论探讨
200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