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间文学:口头性与文本性的诗学比较 ——以彝族史诗为视角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口头性(Orality)是口头诗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与口头传播相关的特征和规律,它的范畴涵盖了口头诗歌的如下一些层面:诗歌的语言;诗歌的主题;诗歌的故事模式等。其基本特征包括并置、平行、冗赘复沓、重言等。口头文学作品中“口头性”形成的前提是口头表演的特定语境,因而它是通过活态的口头表演呈现出来的。口头诗学强调,史诗文本是表演中的文本。
作者
鲜益
出处
《艺术广角》
2004年第5期40-42,共3页
Art Panorama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口头性
文本性
诗学
彝族
史诗
比较研究
说唱艺术
文学观念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巴莫曲布嫫.
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J]
.读书,2003(10):10-16.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27
1
邱婧.
彝族当代诗歌群的海外传播及研究——以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的个体学术史为中心[J]
.阿来研究,2022(2):61-69.
2
黄龙光.
彝族民间经唱歌诗传统及其诗教诗论解读[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1):23-26.
被引量:2
3
刘银良.
史诗作品的法律保护[J]
.政法论坛,2006,24(1):116-125.
被引量:2
4
易凌云,庞丽娟.
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机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9):42-46.
被引量:11
5
韩高年.
上古授时仪式与农事诗——以《夏小正》、《七月》、彝族“根谱”为例[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6):39-42.
被引量:2
6
杨玉成.
符号的互动——蒙古族近代说唱艺术传统中的书写与口传[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4):67-75.
被引量:3
7
黄龙光,杨晖.
彝族民间歌谣及其歌诗传统[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2):66-74.
被引量:2
8
仝艳锋.
论民族文献遗产内涵信息的生存环境——以纳西族东巴文献遗产为例[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2(2):100-106.
被引量:3
9
鲜益.
“口头诗学”理论中的史诗演述与文本流播——以彝族传统口头史诗为视角[J]
.理论与创作,2011(1):20-23.
被引量:4
10
郎雅娟.
侗族“君”体文学的叙事传统及生成[J]
.民族文学研究,2011,29(4):74-82.
同被引文献
104
1
陈显锋.
论《水浒》女性空间存在程式[J]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5):33-36.
被引量:1
2
李玲珑.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情节程式的民俗文化特点[J]
.艺术百家,2006,22(7):16-19.
被引量:2
3
尹虎彬.
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124-131.
被引量:15
4
尹虎彬.
在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之间——20世纪史诗学述评[J]
.民族文学研究,2002,20(3):3-9.
被引量:12
5
程瑶,宁梅.
活在民间的“口头诗学”——裕固族民间叙事诗《黄黛琛》程式透析[J]
.时代文学,2008(7):151-152.
被引量:2
6
秋喜.
论《格斯尔》史诗的口头叙事传统--以《圣主格斯尔可汗》的时间程式为例[J]
.民族文学研究,2012(1):92-98.
被引量:4
7
朝戈金.
朝向21世纪的中国史诗学[J]
.国际博物馆,2010(1):135-146.
被引量:19
8
尹虎彬.
口头诗学关于“歌”的概念──以《奥德赛》的多重故事结构为例[J]
.民族文学研究,1999,17(4):83-87.
被引量:2
9
尹虎彬.
口头诗学的本文概念[J]
.民族文学研究,1998,16(3):89-93.
被引量:9
10
傅谨.
程式与现代戏的可能性[J]
.艺术百家,1999,15(4):61-66.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3
1
杨冯磬.
苗族叙事诗《仰婀莎》的口头叙事探析[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7):67-69.
被引量:1
2
何雪.
评《表演、文本、语境、传承——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10(4):93-98.
被引量:1
3
高荷红.
口头传统·口头范式·口头诗学[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67-17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翟崇光,张海城.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学研究史述评[J]
.阿来研究,2019,0(1):192-215.
被引量:1
2
郭翠潇.
口头程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文献的实证研究[J]
.民族文学研究,2016,34(6):120-132.
被引量:17
3
肖罡.
重庆土司地区口传音乐文化特征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6-19.
被引量:1
4
张郁佳.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贵州苗族史诗《仰阿莎》中概念隐喻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1):98-102.
被引量:3
5
朱刚.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为例[J]
.民族文学研究,2018,36(6):69-80.
被引量:3
1
鲜益.
“口头诗学”理论中的史诗演述与文本流播——以彝族传统口头史诗为视角[J]
.理论与创作,2011(1):20-23.
被引量:4
2
尹虎彬.
口头文学研究中的程式概念[J]
.民间文学论坛,1996(3):57-64.
被引量:21
3
民族文学关键词[J]
.民族文学研究,2004,22(4):140-140.
4
范慧莉.
到田野中追寻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J]
.北方文学(下),2012(3):32-33.
5
陶寿仁.
略论民间故事的语言运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5):10-11.
被引量:1
6
万建中.
试评郑振铎俗文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5(2):85-89.
被引量:4
7
杨汉瑜.
论网络文学的民间性[J]
.科技信息,2006,0(9):138-139.
被引量:1
8
任莹.
从宫廷贵室到民间庙宇——宋元话本小说的口头传统探源[J]
.社会科学论坛,2017(1):61-68.
9
余光中.
红娘青鸟换手机(外一篇)[J]
.文学界(原创版),2008,0(1):37-40.
10
孙君飞.
“蓝房子”和诗人们[J]
.世界文化,2015,0(4):34-36.
艺术广角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