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维特根斯坦与技术的后现代策略 被引量:2

Wittgenstein and the Postmodern Tactics of Technolog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性的精髓是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完美理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 -游戏”说向完美理性发起挑战 ,因而成为整个后现代运动的珍贵遗产。自以为无所不能的现代技术根源于近代科学中的完美理性 ,而后现代的技术策略就是放弃技术中的中央控制系统 ,采取顺其自然与适者生存的策略 ,以大量简单成分的自发竞争与组合来解决复杂问题。
作者 钱伟量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71,93,共5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威廉·卡尔文 杨雄里(译).大脑如何思维[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 2吕乃基.论后现代科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7):26-30. 被引量:22
  • 3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97.
  • 4JW C 丹皮尔.科学史[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82-183.
  • 5吴国林.现代科学技术与后现代知识[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35-39. 被引量:2
  • 6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北京,1997.125-126,138-139.
  • 7亨利·哈里斯.科学与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12-114.
  • 8戴维·弗里德曼.制脑者:创造堪与人脑匹,敌的智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3.42.
  • 9Lee,Tim,Berners,周晓刚,等.语义网[J].科学(中文版),2001(8):23-31. 被引量:2
  • 10诺尔曼·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6.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吕乃基.论科学与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7):7-12. 被引量:9
  • 2布里格斯 FD皮纳.湍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56,276,275,280,374.
  • 3吕乃基.试论运动形式的转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4,(2).
  • 4格里芬.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序,32,6.
  • 5吕乃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
  • 6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11..
  • 7[7]P.Romer.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1002-1037.
  • 8海森堡.物理学与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9吴国林.从微观物质开放性角度审视EPR佯谬[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14(1):12-16. 被引量:2
  • 10吴国林.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评价与复杂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9):42-4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74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