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适应与道德适应——青年进入社会之角色转换的要素
被引量:
4
Social Adaptation and Morality Adapt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青年适应社会是指青年独立进入社会,通过劳动或再劳动不断地在新的社会关系中合理调节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实现自身与社会和谐的角色转换过程。青年在劳动态度上的道德虚无与道德缺损表现会引发角色转换滞后、角色错位常现、角色紧张易生等适应社会不良的症状。而“立志-立业”、“唯实-务实”、“求新-创新”等道德因素的自觉内化与践履是青年克服不良症状,从而实现社会适应的必要方剂。
作者
匡促联
夏永华
机构地区
湖南理工学院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8,共4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适应社会
适应不良
道德参与
分类号
G30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2
1
.《社会学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
2
匡促联,张娟.
大学生角色认知偏差的哲学矫治[J]
.温州大学学报,2000,13(2):27-3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8
1
潘世圣.
鲁迅的思想构筑与明治日本思想文化界流行走向的结构关系——关于日本留学期鲁迅思想形态形成的考察之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2(4):4-14.
被引量:12
2
王晓峰,兰丽丽.
高职学生对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研究[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7-39.
被引量:1
3
章诚.
论社会角色理论视域中的大学生全面发展[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62-66.
被引量:10
4
马慧琴,黎敏,刘庆言.
对大学生角色教育的几点思考[J]
.文教资料,2011(25):218-219.
5
涂永红.
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困境探究[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5):51-55.
被引量:5
6
陈定闳.
孙本文社会学理论体系筒论[J]
.江海学刊,1984(6):170-176.
被引量:1
7
崔姗姗.
角色理论视域下大学新生不适应性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6,0(2):57-59.
被引量:1
8
赵钟泉.
体育交叉学科专业学生对其专业身份认同研究——基于体育艺术生的质性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2):249-2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曾钊新.德性的心灵奥秘[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341,258.
2
李新明.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6(1):138-140.
被引量:83
3
陈建文,王滔.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4):90-94.
被引量:63
引证文献
4
1
刘琼.
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容忽视的问题[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3):20-24.
被引量:18
2
吴文珊.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0):65-66.
被引量:4
3
匡促联.
大学生劳动角色预演的不适及其防范[J]
.高教论坛,2012(9):74-76.
4
李小红.
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道德适应——对5名“211工程”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质性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151-153.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姜太军,李宁.
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75-75.
被引量:1
2
谢倩,杨青松.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诱因及其对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9(5):56-57.
被引量:9
3
刘春雷,李敏.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不和谐因素[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1):77-79.
被引量:11
4
王艳.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66-167.
被引量:3
5
姜楠,陈彬.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68-71.
被引量:4
6
童玲.
高校班主任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策略的研究[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9,23(12):3279-3281.
被引量:4
7
吴小倩.
“用工荒”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
.消费导刊,2010(4):158-158.
8
李文婷.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54-156.
被引量:3
9
王晓丹.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13):57-58.
被引量:2
10
周涛.
简论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化解对策[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7):193-194.
被引量:1
1
林龙飞.
华侨华人社会适应内在机理探析[J]
.东南亚纵横,2008(4):63-67.
被引量:1
2
刘海龙.
微博不能取代传统媒体[J]
.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10):80-80.
被引量:2
3
宋白桦.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的合理调节[J]
.晋图学刊,2006(5):6-8.
被引量:2
4
季燕京.
文明传播的大家风范:巨著典籍万年长——追思《文明》杂志社学术顾问任继愈先生[J]
.文明,2009(8):1-1.
5
内外兼修,塑造国际影响力[J]
.公关世界,2015(7):54-57.
6
马惠敏.
合理调节三审制的三种属性[J]
.编辑学刊,1995(3):30-33.
被引量:1
7
徐礼平.
电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
.青年记者,2013,0(05Z):16-17.
8
黄万红.
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问题的反思[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26(2):81-84.
被引量:10
9
《在华非洲商人的社会适应研究》简介[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3).
10
蹇莉.
“早报”晚出 效果如何?——看《天府早报》的改版[J]
.新闻记者,2005(12):50-51.
当代青年研究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