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哲学》
2003年第4期76-88,共13页
World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22
-
1熊沐清.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0(2):295-310. 被引量:11
-
2金心怡,王国燕.抖音热门科普短视频的传播力探析[J].科普研究,2021,16(1):15-23. 被引量:56
-
3王怡秋,延婧.新媒体时代基于受众心理的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探析——以《唐宫夜宴》为例[J].传媒论坛,2021,4(20):16-18. 被引量:11
-
4赵维.可怕的“腰斩”[J].中国记者,2004(8):28-29. 被引量:1
-
5C.洛伦茨,黄红霞,陈新.历史能是真实的吗?叙述主义、实证主义与“隐喻的转向”[J].世界哲学,2002(2):12-21. 被引量:6
-
6陈力丹,周俊.试论“传媒假事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6):122-128. 被引量:46
-
7罗敏,胡雯.《纪录片:真实再现?美丽的谎言?》,http://media.icxo.com/htmlnews/2006/08/03/893255_0.htm.
-
8H·G·布洛克著 滕守尧译.《现代艺术哲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247.
-
9.《电影艺术词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9至20页.
-
10[英]R·G·柯林武德 著,何兆武,张文杰 译,边金魁,刘福堂 责任编.历史的观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引证文献5
-
1丁玲华.论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三个层次[J].新闻界,2009(1):150-151. 被引量:3
-
2李典峰.元电影中的身体记忆——以“英雄之旅”中的逃逸模式为例[J].当代电影,2021(10):86-91. 被引量:2
-
3黄云芳,关妮纳,宾振钧,王美又,郝小玲,罗清,池昭锦.浅析植物科普视频的传播策略与技巧——以抖音账号“一方见地”为例[J].农业研究与应用,2023,36(3):96-102.
-
4郭艳君.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真实[J].史学理论研究,2004(2):14-17. 被引量:1
-
5刘北成.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后现代主义、现代性和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4(2):4-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7
-
1韩德民.生态世界观:儒家和后现代主义的比较诠释[J].中国文化研究,2006(4):22-36. 被引量:3
-
2张光华.大陆学界“后现代与历史学”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08(3):118-120. 被引量:5
-
3杜清娥.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J].沧桑,2009(5):145-147. 被引量:2
-
4王昆,陈弢.简论历史学的客观性及其后现代释义[J].沧桑,2012(3):40-41.
-
5李世达.从《历史三调》看柯文史观中的人本主义倾向[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27-33. 被引量:3
-
6李艳群.浅析后现代主义对国内史学界的影响——以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客观性的颠覆为视角[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2):51-53.
-
7王锋.评《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5):28-29.
-
8曹培.奥尔罕·帕穆克的后现代维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5):97-98.
-
9诸冰羽.“真实再现”手法与电视新闻真实性[J].学理论,2013(14):187-188. 被引量:1
-
10黄颖.论类型电视剧的类型边界模糊现象[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9-136. 被引量:3
-
1安琪.史学、文学与人类学:跨学科的叙事与写作[J].文艺理论研究,2010(1):8-14. 被引量:2
-
2李法宝.试论虚构性叙事与非虚构性叙事的差异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5-147. 被引量:8
-
3傅修延.试论青铜器上的“前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5):23-44. 被引量:11
-
4谭杉杉.论格非向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回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73-77. 被引量:5
-
5温荣.叙事史学的复兴及其难题[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30(4):93-102. 被引量:1
-
6王景龙.赋的叙事及其对小说生成之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10):5-7. 被引量:2
-
7斯炎伟.突围与困惑——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的逃亡取向及其悖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4):76-79.
-
8质数.广州三月,草长莺飞[J].上海采风,2009(3):40-41.
-
9陈正宏.重话《再生缘》[J].古典文学知识,2001(6):62-66. 被引量:1
-
10刘宁.中国叙事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评价[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17-20.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