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4期51-54,共4页
同被引文献57
-
1刘华杰.“科学精神”语义分析[J].民主与科学,2001(2):42-44. 被引量:6
-
2郭步陶.研究新闻学须有纯粹的科学精神[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35,6(0):364-367. 被引量:3
-
3翟杰全.科学传播学[J].科学学研究,1986,4(3):11-18. 被引量:9
-
4莫夫.科学传播学浅谈[J].科学管理研究,1985,3(5):74-75. 被引量:3
-
5刘大椿.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J].哲学动态,1995(9):14-17. 被引量:27
-
6周光召.加强科学普及 弘扬科学精神[J].科协论坛,1996,0(3):18-21. 被引量:3
-
7刘华杰.科学普及是多层次的[J].科学中国人,1996(11):24-24. 被引量:1
-
8刘兵.科学普及中的科学与民主[J].世界知识,2000(24):11-11. 被引量:1
-
9袁凌.有大爱才有一流大学——杨福家访谈录[J].教育文汇,2004(11):11-13. 被引量:4
-
10张世英.科学与伦理[J].江海学刊,2005(1):14-2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7
-
1陈广仁.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先进文化建设[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5):33-37. 被引量:2
-
2薛桂波,倪前亮.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5):1-4. 被引量:7
-
3张军民,游开明,肖小玲.育人为本,发挥基础物理教学培育“全人”文化功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4. 被引量:1
-
4贾鹤鹏.以实证手段化解弘扬科学精神研究的滞涨[J].科学与社会,2021,11(3):14-17. 被引量:1
-
5林千惠.课程思政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就业指导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9):11-14. 被引量:2
-
6范春萍.科学文化出版与世纪之交的科学传播浪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46(10):104-118.
-
7蒋丰.论教研精神[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2):10-1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边林.科学精神视域中的真与善统一问题探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34-37.
-
2贺成龙,刘文莉,吴新国.科学精神与高校教风建设[J].嘉兴学院学报,2008,20(5):136-138.
-
3彭炳忠.弘扬科学精神: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J].湖南社会科学,2010(2):9-13.
-
4胡业生,赵林.科学精神结构的量化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37-38.
-
5杨怀中,熊英姿.科学伦理精神: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融合的必然走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1):24-28. 被引量:6
-
6张凯.“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应用研究——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5(2):118-125. 被引量:3
-
7李春梅.科学伦理精神——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的融合[J].商,2015,0(24):108-109.
-
8王明,郑念.当代科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境、阶段特征与战略价值[J].天津科技,2017,44(5):86-90.
-
9陈国栋,唐跃武,朱琼宇,杜敬卿.工程科技工作者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模型与实证[J].科学与社会,2022,12(3):142-160. 被引量:4
-
10周建中.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合德育的几点思考[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12):10-14. 被引量:2
-
1段艳红.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17):274-274. 被引量:1
-
2曲钦岳.光辉的历程 崇高的使命——庆祝南京大学建校90周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2,29(2):1-10.
-
3方浩.爱可信:增值生态链[J].东方企业家,2008(4):97-98.
-
4赵宪章.学术规范、实证精神与数字时代[J].文艺理论研究,2003(5):12-15. 被引量:6
-
5杜也力.近年来关于科学精神的探讨[J].高校社科动态,1999,0(4):20-24. 被引量:1
-
6朱梦聪,孙芸.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推进新闻宣传“三贴近”[J].新闻窗,2004,0(1):27-28.
-
7周志凌.微博围观与事实构建——对微博信息传播真实性的探讨[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2(3):29-30. 被引量:4
-
8刘斌.弘扬科学精神 倡导科学生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电视科普节目的传播理念[J].电视研究,2003(11):12-13. 被引量:1
-
9林田.从“伪科学”到“唯科学”——“网络斗士”方舟子先生访谈录[J].警界科海,2003(8):14-16.
-
10陈庆苏.以人为本——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新境界[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2):154-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