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大众标准化》
2004年第8期14-15,共2页
Popular Standardization
同被引文献15
-
1朱颖亮.电能表的现状分析和未来规划展望[J].电测与仪表,2009,46(S2):62-67. 被引量:8
-
2胡江溢,周宗发,杜新纲,徐英辉.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施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9(4):5-7. 被引量:34
-
3何立芳.电能计量领域中智能技术的使用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4(2):301,304.
-
4刘锦华.如何减少电能计量故障的发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9):193-195. 被引量:6
-
5李静,杨以涵,于文斌,张国庆,宁伟红.电能计量系统发展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1):130-134. 被引量:104
-
6薛昌波,周飞龙.智能技术在电能计量领域的展望[J].中国计量,2010(4):31-33. 被引量:16
-
7乔燕,沈皖芳.浅谈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J].科学之友(中),2010(1):55-56. 被引量:8
-
8卿柏元,李俊健,吴晓明,杨有贤.非线性负荷下电能计量的实用化技术探讨[J].广西电力,2010,33(5):6-9. 被引量:5
-
9钟建斌.智能技术在电能计量领域的展望[J].硅谷,2011,4(13):28-28. 被引量:11
-
10焦鹏.浅谈电能计量的现状与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7):140-14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5
-
1陈胜,李云勃.试述提高电力计量准确性的途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6):142-142. 被引量:5
-
2田皓冰.提高电力计量准确性的若干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4):287-287. 被引量:1
-
3杨家桂.对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措施的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11):256-256.
-
4关菊,孙小丽,王蓉,白莉娟,刘荷,蒋秀敏.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的优化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32):197-197. 被引量:2
-
5周磊.电能计量领域中智能技术的使用探究[J].电子测试,2015,26(1):155-15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2
-
1苏焰.关于提高电力计量准确性的对策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1):165-165. 被引量:2
-
2马慧芳.提高电力计量准确性的措施探讨[J].硅谷,2014,7(24):201-202. 被引量:2
-
3岳帅.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的有效策略研究[J].电工技术(下半月),2015,0(4):252-252.
-
4林志强.电子计量技术的创新缺陷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26):300-300. 被引量:6
-
5周宏祥.探析电力计量准确性的提高对策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4,0(15):203-203.
-
6何盈.电能计量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5,34(12):41-41. 被引量:13
-
7王平.智能技术在电能计量中的优势及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7,24(7):177-178. 被引量:3
-
8吕明亮,白中民.电能计量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分析[J].名城绘,2018,0(2):81-81.
-
9刘芳.智能技术在电能计量中的优势及应用分析[J].名城绘,2018(4):330-330.
-
10肖金金.论智能电网建设中智能计量系统功能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8(27):31-32.
-
1宋树初.电能表强检监督管理职能如何到位[J].中国计量,2001(8):15-16.
-
2吕翔.对电站锅炉和辅机行业采标工作的一些认识[J].电器工业,2002(10):43-44.
-
3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采标工作的做法[J].中国标准化,2002(9):19-19.
-
4刘建山.变压器容量的选择[J].石河子科技,2009(1):24-25.
-
5桑敬雯.电工行业国际标准现状分析及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建议[J].机械工业标准化,1996(4):24-27.
-
6刘寅堂.正确理解 认真贯彻──学习《关于加强用于贸易结算电能表强制检定监督管理的通知》的体会[J].中国计量,1999(11):23-23.
-
7傅开泽.对民用电表执行强制检定的思考[J].四川标准化与计量,1990(6):11-12.
-
8刘晓红,张承建.关于“内陆核电”经济性的思考[J].科学文化评论,2015,12(4):58-64.
-
9闵江,林文.智能配电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2,31(01X):43-43.
-
10叶洪.家用中央空调设计浅议[J].科学咨询,2008(3):5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