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7,共4页
Law Science (Journal of Northwest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参考文献2
-
1.《张友渔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47页.
-
2彭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N].《人民日报》,1982年12月6日(1).
同被引文献37
-
1秦强.宪法监督二元体制论[J].金陵法律评论,2010(2):60-70. 被引量:1
-
2许崇德.“一国两制”理论研究及立法贡献[J].法学家,1999(1):156-159. 被引量:1
-
3丛文胜.宪法是依法治国之本[J].中国法学,1998(6):21-24. 被引量:3
-
4张庆福,甄树青.宪法监督发展趋势简析[J].环球法律评论,1998,20(1):71-76. 被引量:30
-
5刘兆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具体审查权[J].环球法律评论,1998,20(3):56-66. 被引量:6
-
6章志远.宪法至上:依法治国的精神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5):125-128. 被引量:5
-
7吴撷英.各国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8(5):28-33. 被引量:7
-
8胡锦光.论宪法监督制度[J].中国法学,1985(1):72-79. 被引量:10
-
9殷啸虎.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国民主宪政建设的思考[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0,8(4):19-26. 被引量:8
-
10陈云生.走法治必由之路——论宪法和法律监督的制度化[J].比较法研究,1997,11(1):3-20. 被引量:33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陈晓伟.论社会文化转型与我国宪法的实施[J].实事求是,2013(2):80-81.
-
2任喜荣.论中国宪法学的“制度研究"传统及其转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4(3):75-83. 被引量:1
-
3张震.社会权国家义务的实践维度——以公租房制度为例[J].当代法学,2014,28(3):38-45. 被引量:14
-
4郑军.论宪法学体系的构建和更新——以社会性别平等理念的融入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4,35(7):11-19.
-
5韩成军.行政权检察监督的若干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8):24-28. 被引量:1
-
6张震.宪法上住宅社会权的意义及其实现[J].法学评论,2015,33(1):31-38. 被引量:9
-
7乔希玲.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6):7-9.
-
8郑毅.作为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0(1):7-12. 被引量:7
-
9郑毅.论宪法实施机制的“双核化”——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制为例[J].中国法律评论,2017(3):107-115. 被引量:7
-
10范奇.查看学术自由权的宪法面孔——以基本权利为中心的考察[J].西部法学评论,2017(6):40-60. 被引量:4
-
1陆德生,纪荣荣.毛泽东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J].理论建设,2003,19(4):49-56.
-
2曾鹿平.谢觉哉关于民主和边区参议会制度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16-18.
-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确立的[J].新长征,2014(4):33-33.
-
4黑社会势力在部分省市沉渣泛起[J].净月学刊,1991,0(2):14-14.
-
5李厚健,杨磊,德红.难以自保的黑色“保护伞”[J].检察风云,2002(15):34-36.
-
6王逸吟,殷泓.全国人大历史上那些难忘的第一次[J].山东人大工作,2015,0(8):61-62.
-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4,0(6):710-710.
-
8筱蕾.1954年9月:一启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J].党史博览,2016,0(9).
-
9邓树林,陈云生.宪法:民主政治、民主制度的基石[J].今日中国,2004,53(9):34-37.
-
10王逸吟,殷泓.全国人大十七个“第一次”[J].文史精华,2015,0(4):2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