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经验看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
被引量:4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0-52,共3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32
-
1何玉清,钱元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强化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1999,13(5):14-17. 被引量:1
-
2闻媛.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财贸研究,2004,15(6):1-6. 被引量:12
-
3杨蕙馨,王军.高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互动发展的演化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7-12. 被引量:4
-
4庞艳桃.硅谷创业模式的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5,21(2):124-124. 被引量:4
-
5牛艳华,许学强.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进展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3):70-74. 被引量:11
-
6郭曦,郝蕾.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基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统计回归[J].南开经济研究,2005(4):34-40. 被引量:33
-
7赵西萍,郑玮,李徽.国家大学科技园入园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9):34-38. 被引量:3
-
8徐小钦,罗林,石磊.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109-111. 被引量:6
-
9朱建荣.高新技术园区的创新网络效应与企业集群化相关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0):12-14. 被引量:2
-
10李林,王永宁.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行模式及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47-50.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张克俊,丁怡.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中政府作用及功能定位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1(6):66-70. 被引量:1
-
2谭谊,彭艺,侯勇.基于创新能力差异的国家高新区发展阶段及发展策略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4):141-145. 被引量:3
-
3张冀新.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结构及运行机理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1):93-97. 被引量:9
-
4张伟,殷海霞.柳州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3):7-9. 被引量:1
-
5杨冰清,江永红,吴晶晶.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2):65-67. 被引量:1
-
6王育宝,胡芳肖.科技园区持续发展的机制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6(5):91-96. 被引量:8
-
7徐辉,李玲娟,曾明彬,袁铭.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141-146. 被引量:11
-
8李娜,王红兵,陈丽娟.推进城区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研究——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J].科技资讯,2017,15(14):187-190.
-
9金泽龙.增长极理论视阙下的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建设与提质增效能力探究[J].经济论坛,2019(2):121-125. 被引量:1
-
10黄逸昆,邢春晓,洪振挺.数字信息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8):24-25. 被引量:3
-
1禾刀.改革的智慧、毅力与担当[J].小康,2014(4):93-93.
-
2姚士谋.关于长江流域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前景的思考[J].科技导报,1995,13(10):54-56. 被引量:3
-
3许晓玉.我的年假我做主[J].现代苏州,2008(20):100-100.
-
4图说四川[J].四川省情,2015,0(1):6-7.
-
5郭正模.走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解读[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0(9):32-33. 被引量:1
-
6甄明霞.“十一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报告[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8):34-36.
-
7陈斌.改革的智慧、毅力与担当——读《中国2014,改革升档》[J].武汉宣传,2014(6):52-53.
-
8罗文丽.成都:梦想靠近现实[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17):38-40.
-
9林静国.建设轨道交通 构筑现代都市[J].宁波通讯,2011(19):28-29.
-
10胡军.江东:“七大工程”给力品位都市建设[J].宁波通讯,2013(1):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