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倾销产业损害认定中自用量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24
-
1王明明,隋伟莹.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损害分析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102-104. 被引量:10
-
2姜国庆,凡刚领.产业损害程度测算指标相关性的有效消除研究[J].管理科学,2004,17(5):87-91. 被引量:5
-
3陈志雄.反倾销法中“同类产品”认定的国际比较[J].工程机械,2004,35(11):61-63. 被引量:2
-
4刘顺忠,宁洁.产业损害成因及其对策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5(1):41-43. 被引量:2
-
5隋伟莹,王明明,邹开其.模糊综合评判的神经网络方法在损害分析中的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4,25(6):16-18. 被引量:5
-
6宫芳,高峰.中国的产业损害和进口救济措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69-71. 被引量:1
-
7唐宇,张静.美国反倾销因果关系的五种裁定方法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5):48-52. 被引量:7
-
8于永杰,崔京,李萍.加入WTO后我国产业面临的潜在损害与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2):51-55. 被引量:3
-
9王明明,马胜华,马荣花.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5(13):132-134. 被引量:4
-
10寇琳.一种基于灰色模型的反倾销产业损害状况评判方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76-7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常明,何海燕.反倾销中产业损害确定的理论与方法[J].经济管理,2007,33(5):27-30. 被引量:1
-
2常明,何海燕.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产业损害指标体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7,18(3):45-49. 被引量:14
-
3杨悦,何海燕,王宪良.进口反倾销行为对产业价格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钢铁行业为例[J].财贸研究,2007,18(6):59-66. 被引量:3
-
4杨悦,何海燕.进口反倾销行为对产业价格指数影响的反事实研究框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57-63. 被引量:1
-
5赵飞,李峰旭,何海燕.反倾销产业损害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J].商业研究,2008(9):102-105.
-
6陈振凤,何海燕.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基于反倾销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8(24):162-164. 被引量:4
-
7周灏,祁春节.美国对华蜂蜜反倾销效应分析[J].生态经济,2010,26(7):119-124. 被引量:9
-
8李娜,袁晓军.2004-2010年欧盟反倾销实质性损害认定裁决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9):123-128. 被引量:3
-
9何海燕,于永达.产业损害幅度确定方法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5):10-14. 被引量:13
-
10刘建华.关于建立建材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思考[J].中国建材,2002(8):29-33. 被引量:1
-
1李理.欧盟普惠制新方案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面观[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1995(18):14-20.
-
2丁力.中远控股2007年业绩[J].海运情报,2008(7):25-25.
-
3电信:前9月收入1272亿元[J].创造,2006,14(9):16-16.
-
4潘峰.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如何应对欧盟两项电器环保指令[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33-35.
-
5“合资”到“和谐”——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北京建国饭店[J].中国工人,2012(4).
-
6运营商上半年情况揭晓移动大增联通和电信平稳增长[J].通信业与经济市场,2007(7):55-55.
-
7银行若跟不上新科技步伐可能面临淘汰[J].辽宁经济统计,2016,0(2):35-35.
-
8全球多家航空公司三季度业绩喜人[J].中国民用航空,2010(11):15-15.
-
9李素满.亚马托公司凭借冷冻邮件运递与日本邮政抗衡[J].邮政研究,1998,0(4):8-8.
-
10中国联通公布今年首季度业绩[J].数字通信世界,2014,0(S1):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