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家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健康是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是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身体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相对减少,而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而使人遭受挫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却日益增多。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儒家文化,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和增进其心理健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作者
王景芝
张秋月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84,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河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0205009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现代人
心理健康
分类号
C400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夏延章 唐满先 刘方元.四书今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2
苟子.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54..
共引文献
5
1
焦俊霞.
张养浩散曲论略[J]
.齐鲁学刊,2007(6):73-77.
2
郑庆,赵玉红.
浅析元情绪对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2):81-83.
3
李霞.
论中国古代“孝”道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37-40.
4
李义胜.
论教师的社会批判何以可能——基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J]
.教育发展研究,2014,34(12):55-60.
5
王景芝,宗健梅.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J]
.河北学刊,2003,23(2):92-9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9
1
崔华前.
论荀子思想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J]
.理论月刊,2005(9):73-75.
被引量:1
2
燕国材.
论适应力[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46-48.
被引量:12
3
姜元奎,张华松.
荀子修身养心论[J]
.东岳论丛,2006,27(1):169-171.
被引量:4
4
张践.
道家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3):103-107.
被引量:10
5
牛立军.
中国古代儒家心理学思想探析[J]
.教育探索,2007(4):96-97.
被引量:2
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7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译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5页.
8
周亮.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3.
9
周执前,姜巧玲.
儒家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3):75-77.
被引量:11
10
姚利民.
论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教育思想及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J]
.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6(2):76-7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刘青霞,陈杨,郭孝文.
试论荀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2):92-95.
被引量:1
2
刘姗姗.
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从儒家文化视角[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4):98-98.
被引量:1
3
张静,郭瑛霞.
论儒道文化在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互补性[J]
.管理观察,2012(20):249-250.
4
杜富裕.
新时期高校运用儒家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
.新余学院学报,2020,25(4):114-1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周荃,刘建平,刘佳明.
荀子“性伪说”与弗洛依德心理学的比较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13(1):94-97.
被引量:1
2
钟婷.
儒家文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探赜[J]
.求知导刊,2018,0(4):83-84.
被引量:1
3
张澜,吴卓燕.
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6):100-103.
被引量:4
1
王化清.
美国老人倾意同居[J]
.老友,2007(5):64-64.
2
庄恩岳.
不贪是福[J]
.今日浙江,2010(1):59-59.
3
游涵.
憎恶男人背后的心理动因[J]
.成功(上),2007,0(2):41-42.
4
卢悦.
新希望热线[J]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2009,0(3):42-43.
5
职场[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12(11):9-9.
6
涂怀京,陈冬.
从争鸣到复兴: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述评(1979——1985)[J]
.爱满天下,2005(1):3-9.
7
夏德清.
陶行知人口教育思想研究[J]
.人口研究,1983,7(5):31-34.
8
余立、杨新生著《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出版[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9(4):426-426.
9
塞冬,敖拉哈.
要重视老年保健与社会福利[J]
.未来与发展,1983(1):46-47.
10
陈正夫.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6(4):1-8.
教育探索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