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身势语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身势语是非言语符号中内容最丰富、作用最大的一种。本文简要介绍了身势语的一般特点 ,并分别说明了其中的目光语、体距语、体触语及姿势的文化差异和社会交际功能。
作者
张建青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身势语
目光语
体距语
体触语
社会交际功能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张治英.
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话语意义及翻译[J]
.中国翻译,2000(3):20-23.
被引量:12
2
曹合建.
副语言与话语意义[J]
.外国语,1997,20(5):18-21.
被引量:5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曹合建.
副语言与话语意义[J]
.外国语,1997,20(5):18-21.
被引量:57
共引文献
61
1
金小梅.
析语空的交际作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74-76.
2
朱坤玲,胥瑾.
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与译文语篇的连贯性[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75-79.
被引量:1
3
苏琪.
身势语的话语特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77-78.
被引量:1
4
黄大网.
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
.福建外语,2001(1):5-12.
被引量:127
5
马冬,李洋.
非语言交际理论的研究与实践[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0-113.
被引量:1
6
田华.
副语言在话语中的言语特性[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3):14-16.
被引量:21
7
樊旭梅,王海英.
副语言符号的汉英互译[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50-52.
被引量:1
8
刘美华.
莫让安全带成摆设[J]
.安全与健康(下半月),2006(4):45-45.
9
田华.
论副语言交际的基本特征[J]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27-128.
10
贺华丽.
英语副语言的表意手段和交际功能[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5):42-4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7
1
曹合建.
副语言与话语意义[J]
.外国语,1997,20(5):18-21.
被引量:57
2
李树刚.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文化差异[J]
.琼州大学学报,2004,11(3):37-39.
被引量:3
3
喻硕丰.
浅谈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1):93-95.
被引量:4
4
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被引量:1390
5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2007(5):82-86.
被引量:1738
6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09,30(4):15-20.
被引量:838
7
曾方本.
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
.外语教学,2009,30(6):28-32.
被引量:45
8
张德禄,王璐.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
.外语学刊,2010(2):97-102.
被引量:414
9
鲁平平.
浅论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J]
.考试周刊,2011(43):114-114.
被引量:5
10
张德禄,袁艳艳.
动态多模态话语的模态协同研究——以电视天气预报多模态语篇为例[J]
.山东外语教学,2011,32(5):9-16.
被引量:85
引证文献
5
1
邱兆蕾,申玲.
浅谈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及交际原则[J]
.现代企业教育,2009(8):215-215.
2
付瑞阳,阎亚莉,黄美蓉,周继慧.
论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91-92.
被引量:1
3
赵敖.
A Brief Study on Body Language[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0(26):36-38.
4
王敏.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孩子持续学习英语的兴趣[J]
.安徽教育科研,2018,0(6):76-77.
5
李海珍,曾亚平.
奥巴马就叙利亚化武问题演讲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
.海外英语,2014(18):286-2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何婷婷.
试谈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2011(27).
2
王莉丽.
中英文演讲中多模态构建对比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5):121-123.
1
吴耀武.
身势语之文化差异及交际功能研究[J]
.榆林学院学报,2008,18(5):99-102.
被引量:1
2
王凤兰.
论中日非言语行为之差异[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113-115.
被引量:5
3
陈静,乔秀楠.
身势语与跨文化交际[J]
.考试周刊,2008,0(14):231-232.
被引量:2
4
颜学金,YAN,Xue-jin.
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研究[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9):202-205.
被引量:10
5
谢伦浩,吴春来.
用眼睛说话——谈演讲中的目光语[J]
.初中生(二年级版),2003(11):27-27.
6
葛盼.
浅谈非言语行为的语用失误现象[J]
.大众商务,2010(14):210-210.
7
李英菊,焉琨伟.
浅谈英语国家非言语交际中的体态语[J]
.科教文汇,2009(10):257-257.
8
席红宇.
非言语手段的交际功能与文化差异[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14-115.
9
夏娜.
言语交际中的体距语和礼貌原则——兼论央视“幸福调查”[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3-64.
10
胡剑波.
礼貌与非语言交际[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2):40-43.
被引量:2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