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续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继承整理、弘传弥勒之瑜伽学者,当首推无著(Asanga)菩萨。而纵观无著菩萨整个佛学思想,评其特色者,则并非瑜伽(Yoga),乃是法相(abhidharrna),故笔者将无著学定名为“法相学”。法相学,严格来讲应称之为“大乘法相学”或“大乘阿毗达磨”。阿毗达磨佛教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早期佛教的绝对主流,其中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ain)
作者
张化蒙
出处
《浙江佛教》
200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关键词
佛教
瑜伽学
唯识学
起源
法相学
因明学
无相唯识
有相唯识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张化蒙.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J]
.浙江佛教,2004(2):55-62.
2
张化蒙.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续二)[J]
.浙江佛教,2004(4):167-174.
3
张化蒙.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续三)[J]
.浙江佛教,2005(1):23-25.
4
李瑞东.
归图——玄奘之路[J]
.中国培训,2016(19):44-45.
5
常照.
习气的认识与对治——从《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说起[J]
.中国佛学,2014(1):243-253.
6
孟领.
唯识三性说源流探微——兼评法相与唯识分宗说[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1):122-127.
被引量:1
7
石新.
瑜伽概况及在中国的传播[J]
.长寿,2005(4):8-8.
被引量:7
8
唐忠毛.
对20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30-37.
9
汤铭钧.
陈那前因明时期的理论探索——以《掌中论》、《取因假设论》和《观总相论颂》为中心[J]
.哲学分析,2012,3(3):52-63.
10
斋藤明,何欢欢.
中观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龙树的定位为中心[J]
.世界哲学,2013(4):139-153.
被引量:3
浙江佛教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