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学生人群屈光不正的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仪与综合验光仪联合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 :评价电脑自动验光与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联合应用在学生屈光不正验光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调节因素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 4~ 2 8岁小学、中学、大学生 2 0 0例 4 0 0眼调节麻痹前后分别电脑验光与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 ,对测得数据进行自身对照和分析。结果 :调节麻痹前后 ,17岁以下各年龄组球镜、柱镜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17~ 2 8岁组球镜、柱镜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符合率为 89.2 % ;柱镜的轴向 ,均值差 <5°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符合率为 93.4 %。结论 :17岁以下儿童及学生调节麻痹前后电脑验光联合综合验光仪验光的屈光度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对于 17岁以下者睫状肌麻痹后电脑自动验光和综合验光仪联合验光是一种准确可靠的验光方法。调节麻痹前后柱镜轴位的结果 ,均值差 <5° ,差异无显著意义 ,故电脑验光联合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的轴位较为准确 ,可作为配镜处方。
出处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13-415,共3页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徐世平.电脑验光仪和角膜曲率计在小儿眼科的应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4):184-185. 被引量:6
  • 2任华明 封治国 等.自动电脑验光仪在小儿眼科的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1992,28:79-79.
  • 3李淑萍,眼科新进展,1987年,7卷,2期,30页
  • 4卞振英,实用眼科杂志,1986年,4卷,5期,336页
  • 5郭素琴,实用眼科杂志,1986年,4卷,5期,333页
  • 6金崇华,实用眼科杂志,1986年,4卷,5期,316页
  • 7李晋水,眼科新进展,1985年,5卷,4期,57页
  • 8计尚年.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99.
  • 9宋止仪,谷艳华.电脑验光与散瞳检影验光对比分析[J]眼科新进展,1988(02).
  • 10隋建英.电脑验光须与实践经验相结合[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998(3):32-3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40

同被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