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4年第10期6-6,共1页
Si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8
-
1陆云飞.失地农民如何走出困境[J].唯实,2004(12):74-75. 被引量:3
-
2张启良.值得关注的城市化浪潮与失地农民现象[J].统计研究,2005,22(1):79-80. 被引量:23
-
3高珊,徐元明.江苏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3):58-63. 被引量:12
-
4张海波,童星.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基于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2):86-106. 被引量:201
-
5张琪.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促进转居农民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1):50-54. 被引量:16
-
6陈映芳.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3):88-95. 被引量:120
-
7宋斌文,荆玮.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4(3):51-52. 被引量:63
-
8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3):55-61. 被引量:428
二级引证文献8
-
1纪晓岚,朱逸.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体系重构——基于上海市闵行区九星村的实证分析[J].学术探索,2010(5):51-56. 被引量:7
-
2杨建军.“和谐动迁”的探索与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7):139-140.
-
3朱逸,纪晓岚,李文静.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路径分析——“政府+集体经济”双重供给主体模式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5):123-126. 被引量:11
-
4朱逸,纪晓岚.社区福利联合体:构建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的新图景——基于上海市闵行区九星村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2):56-60. 被引量:2
-
5刘波,潘莉,刘玉.论失地农民体育的概念及失地农民体育的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6):8-10. 被引量:7
-
6蔡丽元,章瑾,杨卫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可持续发展探析——以调研杭州市失地农民迁移社区为例[J].北方经济,2012(24):26-27.
-
7刘波,潘莉.论发展我国失地农民体育的意义、困境与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6):1-6. 被引量:8
-
8王涛,陈曦.失地农民聚居地学习型社区构建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1):47-50.
-
1张泽国.要致富得克服七种心态[J].农村百事通,2002(13):5-5.
-
2张贡生.生态文明:一个颇具争议的命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14. 被引量:5
-
3鞠洪振.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入世竞争能力[J].中国橡胶,2002,18(14):3-4.
-
4卢斌.培植感恩思想 保持心态平衡[J].供电行业信息,2006(5):5-5.
-
5寇平君.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浅思[J].农产品市场,2004(15):24-27. 被引量:1
-
6史安.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情况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5):149-150.
-
7季松俊.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中学整体性教改聚焦[J].长三角.教育,2009(11):36-37.
-
8陈俊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性的认知与建构[J].城市问题,2015(5):15-19. 被引量:6
-
9谢家银,文新.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无序流转的基本动向、原因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15(5):70-72.
-
10王春光.加快社会政策的整体性改革创新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不二选择[J].农村经营管理,2012(1):33-3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