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个代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容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江泽民同志把生产力的观点、文化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三项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强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 。
作者
张渝政
机构地区
重庆工商大学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16,共4页
Truth Seeking
关键词
先进生产力
先进文化
根本利益
唯物史观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806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83.146.
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
光明日报[N].200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27.
7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人民出版社,1968..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95.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49.
共引文献
806
1
孟宪平.
论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和实践尺度[J]
.行政与法,2007(12):46-48.
2
魏银立,武文肖.
江泽民执政党伦理建设思想探析[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5):56-59.
3
姚建军.
毛泽东调动人民积极性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4-37.
4
伍银峰.
试论胡锦涛对邓小平荣辱观的坚持和发展[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8-11.
5
宋一.
把握四个关键 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9(1):8-11.
6
宋一.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32-34.
7
宋玲妹.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完善与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3):37-39.
8
林志,张震.
试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依据及其现实必要性[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5):109-112.
被引量:1
9
杨秋凤.
论抗战时期党的廉政建设及其现实意义[J]
.求实,2006(z2):35-36.
10
向世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建设[J]
.求实,2006(z2):127-128.
同被引文献
20
1
陈祖华.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合理选择[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1):99-102.
被引量:1
2
戴晓娟.
“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在21世纪的创新[J]
.社会主义研究,2002(3):58-60.
被引量:1
3
王彩凤,上官凤.
马克思唯物史观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J]
.理论探讨,2004(4):45-46.
被引量:2
4
李今朝.
“三个代表”理论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9-11.
被引量:1
5
李德全,余其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5):17-23.
被引量:1
6
黄根喜.
“三个代表”思想与唯物史观[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5):9-10.
被引量:1
7
杨放,王健.
“三个代表”与历史唯物主义[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17(6):16-18.
被引量:1
8
李崇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4):2-9.
被引量:4
9
许志功.“三个代表”是党的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论文集,2001.
10
何怀远,刘芳,汪维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党建上的创造性运用[J]求是,2000(19).
引证文献
3
1
张旭.
当代社会不良文化现象研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1):61-62.
被引量:1
2
张俊涛.
对中国当代不良文化的哲学批判[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B):209-209.
3
郭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2):38-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迟成勇.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学底蕴[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7(3):46-49.
被引量:2
2
李思琪.
多元文化对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2017(14):22-23.
1
陈德文.
伟大的实践 深刻的启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4):1-3.
2
熊若愚.
坚持“三个代表”,把党建设好[J]
.学习与实践,2000(6):19-19.
3
高启运,吴梦进.
“三个代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J]
.湖北社会科学,2000(S1):9-10.
4
张渝政,唐廷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新与发展[J]
.理论月刊,2005(4):20-23.
被引量:2
5
王桂泉.
唯物辩证法的新篇章--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J]
.党政干部学刊,2001(10):26-28.
6
颜晓萍.
“三个代表”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S1):1-3.
7
外国政党和政治家盛赞中国共产党[J]
.当代世界,2002(7):1-1.
8
宋勇刚,旷爱梅.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和实践要求[J]
.苏州党校,2016,0(3):44-47.
9
包心鉴.
十六大报告的理论创新[J]
.政法论丛,2003(1):5-9.
被引量:1
10
胡江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J]
.当代经济,2003,20(4):46-46.
求实
200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