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命体验与创造社小说的感伤倾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命体验构成创造社小说强烈的哲学意味和独特的审美品格。思考感伤与表现感伤,是创造社小说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创造社作家笔下,无论是感喟自然的失落还是感受生命的流逝,无论是讲述生存的困窘还是倾诉心灵的焦虑,感伤意识所蕴涵的悲剧性与命运感,尽管有时显得过于沉重,但却经营着一种不露痕迹的感动,同时也不失恒久的穿透力。
作者
林荣松
机构地区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4年第3期41-47,共7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创造社小说
感伤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3
1
郭沫若.凫进文艺的新潮[A].新文学史料:第三期[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
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A].郁达夫全集:第5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3
郁达夫.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A].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7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4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A].孙中山全集:第3卷[C].北京:中华书局,2006.
5
[波兰]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1.
6
郭沫若.创造十年[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Z].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140页.
7
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A]..《郁达夫文集》第7卷[C].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180-181页.
8
郁达夫.十一月初三[A].郁达夫小说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9
郭沫若.论诗三札[A],杨匡汉,刘福春.中国现代诗论(上)[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
10
郭沫若.创造者.创造季刊,1921,(1).
引证文献
1
1
尚新磊.
变异与错位:前期创造社作家留日的文化人格心理考察[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5(9):65-7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志民.
留日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述评[J]
.史学理论研究,2019(3):107-120.
被引量:3
1
陈亚平.
感伤:创造社小说的美学风貌[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58-62.
2
林荣松.
民族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创造社小说[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100-105.
3
林荣松.
论创造社小说的生命宇宙化倾向[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7(3):39-44.
被引量:1
4
邓利.
论五四时期创造社小说的散文化特征[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3):48-54.
5
佘军.
唐代“晚望”诗的生命意识书写[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3):92-95.
6
王晓雁.
创造社小说对现代情绪的体验[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6(1):119-120.
7
林荣松.
“杂异”的意义:论创造社小说文体的独特审美形态[J]
.郭沫若学刊,2006(3):70-77.
被引量:2
8
黄健.
唯美主义乃“人生艺术化”的审美品格——重评创造社唯美主义小说的文学价值[J]
.作家,2008,0(16):174-175.
9
何芳.
论初期创造社小说的现实主义特点[J]
.文学界(理论版),2010(3):47-47.
10
王晓雁.
在社会桎梏下的呻吟——创造社小说对唯美主义的追求与超越[J]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4):14-15.
郭沫若学刊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