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生死观演变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生死观的演变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历史进步 :(1)对人的生命本源认识的演变 ,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真谛 ;(2 )对死亡标准认识的演变 ,体现了对人的本质认识的飞跃 ;(3)对死亡态度的演变 ,标志着人类理性的觉醒。
作者
冯照祥
蔡红星
机构地区
徐州医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5,共3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关键词
生命
死亡
分类号
B821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5
1
葛荣晋.
试评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6.
被引量:17
2
张树卿.
略论儒、释、道的生死观[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75-79.
被引量:10
3
颜青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定义[J]
.医学与哲学,2004,25(7):45-46.
被引量:3
4
李芳.
人死观与人生观教育[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4):64-67.
被引量:1
5
吉广庆.
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探析[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3):42-45.
被引量:9
6
彭柏林,邓建国.
“生与死”的伦理追问[J]
.云梦学刊,2005,26(5):62-65.
被引量:1
7
魏胜林,秦煊南.
氮钾水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对柠檬流胶病抗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1):6-9.
被引量:19
8
傅伟勋著,商戈令选.生命的学问[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9
李军华.
中国古代死亡婉语映射的社会人文观念[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158-160.
被引量:6
10
梁琳.
“儒、道、佛”生死观认识与比较[J]
.学理论,2009(11):27-2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周圣.
浅谈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伦理观[J]
.法制与社会,2008(12).
被引量:1
2
乔学斌.
略论儒、道、释的生命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55-58.
被引量:12
3
李宏斌.
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J]
.伦理学研究,2012(2):124-128.
被引量:6
4
杨雪.
明人的死亡观——以《剪灯新话》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5):54-55.
5
孙晴.
浅析甲骨文中的“死”及其字源演化[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8(12):75-77.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杜亚星,司红玉.
中原特色文化下高校传统武术传承价值及优势研究[J]
.贵州体育科技,2020(2):29-32.
被引量:1
2
杨丽.
藏传佛教与汉地儒教生死观之比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69-74.
被引量:3
3
张建云.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J]
.学理论,2009(10):30-31.
被引量:2
4
梁琳.
“儒、道、佛”生死观认识与比较[J]
.学理论,2009(11):27-28.
被引量:4
5
郭文杰,史铀,杨林,王跃锜,聂坤.
佛教生死观在中国的临终关怀语境[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10.
被引量:4
6
朱海林.
中国生命伦理学八大热点问题透视[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1-8.
被引量:4
7
周悦.
当代中国安乐死实施不可行性分析——从传统伦理道德角度[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2):97-97.
被引量:1
8
吴奎彬.
论儒家“生生”理念及其衍生的生命伦理原则[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0(2):39-42.
9
李萍,王辉.
大中原体育产业经济带战略构想研究与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7):188-192.
10
郑笑,赵瑞珍.
“应时调衡”——中医“治未病”于节气文化中应用渊薮[J]
.环球中医药,2016,9(8):963-965.
被引量:4
1
李卫民.
死亡标准刍议[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34-35.
2
丁常春.
伍守阳的生命观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07(4):137-140.
被引量:1
3
陈永良.
论池田大作的佛学生命观及其局限性[J]
.韶关学院学报,2016,37(7):84-88.
被引量:1
4
印云.
人之初“性”本善[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1):50-50.
5
吕鹏瑞.
生命起源:一个永久的谜团?[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2010(9):36-39.
6
天津考生.
做出君子范儿[J]
.语文月刊,2015(8):28-28.
7
赵玉玲.
论老子道本体的生成论思想[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1):29-30.
被引量:1
8
许兆君.
认识到实践过程的四个阶段[J]
.北方论丛,1983,0(3):19-22.
被引量:1
9
雷德鹏.
康德论想象力在“认识的飞跃”中的作用[J]
.江苏社会科学,2004(6):24-28.
被引量:1
10
王龙.
论生物学中的唯物辩证法[J]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0(1):45-48.
道德与文明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