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中最危重的临床类型,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激光血运重建术(TMR)等方法的广泛应用,AMI的急性期病死率有所降低,但患者的远期病死率并未下降.上述治疗方法,虽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衰症状,却无法替代坏死心肌的收缩功能.原因在于受损心肌为纤维组织瘢痕所修复,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绝对减少,且细胞肥大,心肌代偿肥厚,引起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造成患者死亡.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18-1019,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