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广恢品系T053的筛选及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恢保关系的系统比较研究中,成功地筛选出一份对显性、隐性及胞质雄性不育三大不育类型均为全恢的广恢品系T053.根据T053对三种不育类型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其广恢效应起因于对三种不育类型特有恢复基因的聚合,并概述了T053的来源、特征及利用前景。
作者
陈卫江
席代汶
易冬莲
机构地区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1-14,共4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三系配套
选择育种
分类号
S565.4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傅延栋.
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J]
.作物研究,1990,4(3):1-4.
被引量:41
2
侯国佐,王华,张瑞茂.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的遗传研究[J]
.中国油料,1990(2):7-11.
被引量:10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傅寿仲,戚存扣,唐继宏.
甘蓝型油菜(B.napus 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ICMS的选育[J]
.作物学报,1989,15(4):305-309.
被引量:43
2
杨光圣.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J]遗传,1988(05).
3
李殿荣.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选育成功並已大面积推广[J]中国农业科学,1986(04).
4
何国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单个叶绿体DNA相对含量比较[J]中国农业科学,1984(06).
5
李树林,钱玉秀,尹继春,吴志华.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二系法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1984(05).
6
李继耕,高文琴.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3(04).
7
傅寿仲,伍贻美,陈玉卿,戚存扣.油菜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性能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2(02).
8
官春云,王国槐,赵均田,李涵庄.“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1(05).
9
官春云,王国槐,赵均田.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和优势早期预测的初步研究[J]遗传学报,1980(01).
10
潘涛,曾凡亚,吴书惠,赵云.甘蓝型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J]中国油料,1988(03).
共引文献
139
1
刘玉梅,方智远,孙培田,杨丽梅,庄木,王晓武.
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和遗传[J]
.园艺学报,2001,28(S1):716-722.
被引量:4
2
李慧,胡胜武,李玮,于澄宇.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细胞学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11-118.
被引量:7
3
蒋梁材,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张启行.
甘蓝型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川油23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430-434.
被引量:2
4
陈芝能,曾庆鸿,张瑞茂,陈大伦.
油菜双隐性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方法及其遗传学基础[J]
.种子,2004,23(9):6-11.
被引量:3
5
杨光圣,傅廷栋.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可能途径——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4):307-316.
被引量:32
6
张太平,王军,魏忠芬,李德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的选育及其临时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筛选[J]
.种子,2004,23(10):13-15.
被引量:10
7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汤晓华.
甘蓝型油菜双隐性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系ZCL801A的选育[J]
.种子,2004,23(10):71-74.
被引量:2
8
蒋梁材,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张启行.
甘蓝型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川油22选育[J]
.种子,2004,23(10):78-80.
9
董云麟,杜禾.
一个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的选育及利用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4):6-10.
被引量:6
10
景军胜,董振生,李红兵,冉龙贵.
种植密度对陕油6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01,47(9):10-12.
被引量:1
1
Upa.,HD,蔡骥业.
花生雄性不育的遗传和鉴定[J]
.花生科技,1997,26(1):41-42.
2
王前和,程鹏飞.
大麦雄性不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1991(11):14-16.
被引量:6
3
苏荣理,陈兴总.
不育系一期父本繁殖技术[J]
.种子科技,1993(2):34-35.
4
王茂理,胡运高,王志,龙太康.
卡型不育系的选育[J]
.绵阳农专学报,1992,9(2):18-22.
5
R.T.Ramage,张京,熊寿福.
利用雄性不育促进大麦的轮回选择[J]
.大麦科学,1993(2):48-49.
被引量:1
6
程鹏飞,王前和,谢志雄.
大麦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大麦科学,1993(1):24-25.
被引量:1
7
詹英贤.
对现引进芝麻雄性不育系的评估[J]
.世界农业,1992(1):31-31.
被引量:1
8
孙晖.
浅谈甜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J]
.甜菜糖业通报,1992(1):38-40.
9
邹如清,章建新,赵图强.
甜菜雄性不育系石M203A的选育[J]
.新疆农业科学,1991,28(3):112-113.
10
李宏侠.
浅谈甜菜雄性不育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J]
.中国甜菜,1994(2):57-60.
被引量:3
湖南农业科学
199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