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基金
基金项目 :0 2AJL0 0 2
参考文献4
-
1宫永媛.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中的政策性因素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1,9(1):60-62. 被引量:1
-
2谢平.对银行不良贷款的评析[J].http://sdxk.nttc.edu.cn/sdxk/dbrt/jingji/006.htm,.
-
3易宪容.国有银行治理如何从窘境中走出[N].中国经济时报,2003.2.19.
-
4Hardin, 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968,(162) : 1243 -1248.
同被引文献16
-
1姜烨.金融支持、不良贷款与内生金融产权[J].财经研究,2004,30(8):18-27. 被引量:9
-
2张健,陈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52-55. 被引量:3
-
3李巍,刘能华.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及其帕累托改进[J].新金融,2005(2):17-19. 被引量:8
-
4周忠明.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中国金融,2005(6):45-46. 被引量:19
-
5刘澜飚,王博.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迟缓现象分析[J].金融研究,2006(3):23-30. 被引量:19
-
6于敏.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定位与改革路径取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449-451. 被引量:3
-
7刘延梅.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成因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33-135. 被引量:5
-
8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
-
9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金融蓝皮书》.
-
10《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173段.
二级引证文献26
-
1李思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分析——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J].金融发展评论,2019(9):148-158.
-
2段军山,庄旭东.地方金融监管对提高银行贷款质量的效应——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金融论坛,2020,0(1):28-37. 被引量:19
-
3张雪兰,陈百助.宏观经济要素、银行特征与不良贷款——基于公司与零售贷款组合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12,33(8):46-55. 被引量:32
-
4封明霞.金融创新下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2(36):93-93.
-
5王洁.惩罚预期、投诉成本与多级质量均衡[J].经济评论,2013(5):5-12. 被引量:1
-
6钟永红,陈璐.宏观经济、个体特征对银行信贷质量影响的综合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1):30-34. 被引量:1
-
7刘少英.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4(2):30-33. 被引量:1
-
8多志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比较研究[J].西部财会,2014(7):50-53. 被引量:1
-
9郑志尧,万正晓.美国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27-32. 被引量:1
-
10王培德.探讨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联系弱化原因[J].经济视野,2015,0(4):169-169.
-
1林水源.中国的金融业:现状、隐患及改革设想[J].太平洋学报,2001,9(2):58-67.
-
2陈莹.规范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问题研究[J].智富时代,2015,0(12X):104-105.
-
3孙道君.浅谈清除财政赤字隐患的对策[J].中国财政,1992(3):14-16.
-
4夏国忠.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隐患[J].上海经济研究,2001,13(1):35-37. 被引量:2
-
5赵晓翠,王来生.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6,22(13):22-23. 被引量:5
-
6叶娟.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6):169-170. 被引量:4
-
7郑晓东,魏斌.分散银行系统风险 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J].探索与争鸣,2007(12):39-41. 被引量:2
-
8宋鸿兵.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J].决策与信息,2008(4):56-57.
-
9孟加拉商业及投资环境风险概述[J].砖瓦世界,2016,0(3):19-24. 被引量:1
-
10马建林,陈大根.海盐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产生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浙江现代农业,2008(4):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