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采写编》
2004年第4期31-32,共2页
Journalism & Media Studies
同被引文献6
-
1[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
2[美]约翰·费斯克,著.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3吴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4丁黄.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
5周宪.读图、身体、意识形态:文化研究第三辑[G].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
6陈彧.偶像、空间与故事:当代媒介文化的三种呈现样态[J].当代传播,2015(6):46-4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玮瑜,皮迎春.基于互联网的短视频制作案例分析[J].电子技术(上海),2021,50(8):66-67. 被引量:1
-
2宫承波,田园.短视频火爆背后的大众视觉消费转向[J].新闻论坛,2018,32(1):12-14. 被引量:27
-
3孟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APP的风靡——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0(13):113-113. 被引量:4
-
4郭珅.社交媒体中的视频化倾向[J].新媒体研究,2017,3(4):67-68. 被引量:1
-
5杨舒璇,李斯琦,蔡明广,张志.基于问卷调查的“95后”青年短视频消费情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11):43-46.
-
6李兴娟.网络时代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创新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15-15. 被引量:1
-
7姜兰,王晓玲.短视频对媒介社交功能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8):78-78. 被引量:1
-
8郑艳军,肖瑶.关注动机对“美团酒店”抖音号传播效果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20,6(11):41-43.
-
9董力.短视频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2,6(23):88-90.
-
10龙子安.人物访谈短视频的创作策略——以个人作品《新时代追梦人之王小猫》为例[J].声屏世界,2022(19):105-107.
-
1许媛媛.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新闻世界,2013(8):156-157.
-
2陈力丹.对目前新闻理论研究的几点看法[J].新闻传播,2004(7):4-5.
-
3朱祖纯.论全球化新闻传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86-88.
-
4陈宁波.媒介融合大趋势下的地方新闻媒体转型之路[J].新媒体研究,2015,1(18):52-53. 被引量:1
-
5陈力丹.新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新闻界,2004,26(3):39-42. 被引量:14
-
6马玉宁.浅谈媒介融合时代的受众观念[J].新闻世界,2013(12):127-128. 被引量:5
-
7何村.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与体系的构建[J].新闻大学,2012(3):28-33. 被引量:1
-
8不要公开宣传有关新闻传播业发展的错误观点[J].湖南宣传,2003(17):34-34.
-
9曹鹏.媒介市场: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J].新闻记者,2001(2):9-12. 被引量:2
-
10王勤.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J].科学时代,20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