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讨论中的非理性现象探析——对“甘德怀北大考博事件”网络讨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1,39,共3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10
-
1童天一.为朱苏力辩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7月29日.
-
2刘士林.先验批判[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P55.
-
3[美]凯斯·桑斯坦著 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16-17、P206.
-
4阿Q将军.从甘朱事件看网络交战特点[N].世纪中国网 http://www.cc.org,cn/newcc/browwenzhang.php,.
-
5许纪霖.“甘朱事件”的制度性反思.中国《新闻周刊》,2004.
-
6朱苏力.这次面试我问心无愧[N].新京报,2004年7月27日.
-
7布丁.规则扭曲与“道德泛滥”[N].中国青年报,2004年8月10日.
-
8[德]埃利亚斯·卡内提著 刘文光译.群众与权力[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P6.
-
9甘德怀.我的北大考博经历—北大精神的蜕变[N].新语丝网站(www.xys.org),.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
共引文献13
-
1刘士林,赵志军,程相占.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系列笔谈之文学篇)[J].河北学刊,2005,25(1):117-121. 被引量:1
-
2崔平.中国学术创新的逻辑起点:理论构造标准反思[J].河北学刊,2005,25(5):34-40.
-
3刘士林.方法的异化与贫困[J].求是学刊,2006,33(2):104-106. 被引量:1
-
4林红.群体心理学视角下的民粹主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16-20. 被引量:6
-
5刘士林.中国美学30年的内在理路与未来愿景[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1):14-19.
-
6李强彬,陈宝胜.风险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协商民主诉求及其价值[J].天府新论,2009(5):84-88. 被引量:3
-
7刘明.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J].长白学刊,2010(1):48-52. 被引量:6
-
8刘建银.论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创作中的方法意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70-73.
-
9曹海峰,曹亚峰.后金融危机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基于“钻石模型”视角[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37-41. 被引量:2
-
10向良云.重大群体性事件演化的动力机制——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研究[J].长白学刊,2013(6):69-7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7
-
1安翱.奸淫幼女罪相关问题探讨[J].法学评论,2002,20(4):91-96. 被引量:18
-
2赵雅文.网络媒体不是“哈哈镜”——从近期网络媒体两则“妖魔化”报道谈起[J].新闻记者,2006(8):36-38. 被引量:3
-
3刘正荣.从非理性网络舆论看网民群体心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3):167-168. 被引量:72
-
4Flyvbjerg,B.What is Rationality? What is Power? 2009年4月9日取自http://flyvbjerg.plan.aau.dk/whatispower.php.
-
5腾讯校园:恶搞可以避免社会悲剧?看中国校园恶搞文化.取自腾讯教育,上网日期2009年3月29日,http://edu.qq.com/a/20051026/000160_1.htm.
-
6Habermas,J.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Reason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Society.1975,Vol.1.
-
7网易论坛:特快:央视新楼配楼大火事件最全信息(滚动更新),上网日期2009年4月15日,取自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118534364.html.
-
8《最高法表态:赞成废除嫖宿幼女罪》,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12/08/c-118466865.htm,2015年3月28日访问.
-
9《调查:废除嫖宿幼女罪会减少此类事件发生吗?》,http://news.sohu.eom/20130624/n379690436.shtml,2015年7月18日访问.
-
10百度百科:《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ht-tp://baike.baidu.corn/link?url:e4nw3h6RF44yRGNlQySbBoFiTb0Y7bMgzQz313DOBBVfkmDDLF2Hrz4sGtBMF8mlduW5gcZpn6q8ByEj-ohZK,2015年7月28日访问.
二级引证文献5
-
1张雪红,薛耀文,甄烨.网络评论中不同诉求分类及理性诉求采纳策略——以“郭美美事件”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52-57. 被引量:1
-
2赵秉志,袁彬.关注刑法改革是刑法理论的重要使命--2015年我国刑法理论研究巡礼与前瞻[J].人民检察,2016(1):29-36. 被引量:3
-
3邵博文.晚近我国刑事立法趋向评析——由《刑法修正案(九)》展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22(5):131-148. 被引量:24
-
4赵军.法治建构与社会治理的“刑法依赖症”——以拐卖儿童犯罪的法律演进为中心[J].法学评论,2016,34(6):75-86. 被引量:28
-
5杜治晗.两小无猜非儿戏——一条司法解释的法教义学解释[J].清华法学,2020,14(4):53-71. 被引量:19
-
1李芸.图书馆实践的非理性及其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3(2):20-21. 被引量:1
-
2耿相新.析出版业非理性现象[J].出版发行研究,2001(11):18-20.
-
3丁未.新闻传播专业考博应试谈[J].新闻大学,2000(1):101-102.
-
4殷醒民.非对称信息与非理性行为[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7(4):71-75.
-
5吴磊,王思明.非理性群体行为中的个体理性分析——对安徽省X市“红T恤事件”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3):76-79. 被引量:2
-
6辰目.“树木与森林”及“唯负面是从”——漫谈西方媒体的两种新闻非理性现象[J].传媒,2011(6):1-1.
-
7黄银凤.试论经济新闻报道创新与经济专刊精品策划[J].新闻传播,2010(1):135-136.
-
8陈晓东.值得出版者一读的好书———读《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有感[J].中国出版,1997(4):58-58.
-
9何白.网络集群:非理性行为的温床——浅析“网民围攻”事件中的集群及影响[J].东南传播,2007(7):74-75. 被引量:5
-
10王雪峰.理性思维与工作目的[J].刊授党校,2011(10):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