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概论(三)
被引量:8
An introduction to Underground Space (Part 3)
出处
《地下空间》
CSCD
2004年第3期414-420,共7页
Underground Space
同被引文献49
-
1赵幼鸣.刍议反恐对策及技术手段[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29-32. 被引量:1
-
2刘桂禄,杨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特征及限制因素初探[J].城市规划学刊,2010(S1):106-110. 被引量:19
-
3王峤,曾坚.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防灾规划体系构建[J].建筑学报,2012(S2):144-148. 被引量:19
-
4H.Ishioka,马积薪.地下空间的安全管理[J].地下空间,1993,13(4):306-311. 被引量:1
-
5吴立新,姜云,梁越,徐磊,陈学习,祝文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基础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4):44-47. 被引量:29
-
6董玉香.俄罗斯地铁站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J].建筑学报,2004(11):79-81. 被引量:32
-
7倪彬,刘新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立法体系构想[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1):19-24. 被引量:12
-
8宁越敏,李健.让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国外的经验与启示[J].求是,2005(6):61-63. 被引量:36
-
9石晓冬.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5,20(6):23-25. 被引量:13
-
10奚江琳,杨秀静,钱七虎.以地下空间开发为引导的都市空间结构演化[J].现代城市研究,2005,20(6):34-3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8
-
1茹文,贺俏毅,陈松.钱江新城地下综合体—波浪文化城实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B07):1222-1226. 被引量:4
-
2熊彩云.影响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吸纳能力提升的理念及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2):194-199. 被引量:1
-
3汪霄,卞晓雯,刁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使用权管理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24(12):48-50. 被引量:4
-
4陈倬,佘廉.城市安全发展的脆弱性研究——基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109-112. 被引量:22
-
5王殿玺.试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反恐问题[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8(1):14-18. 被引量:3
-
6严铮.基于城市生态学理论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密度控制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4,29(11):42-45.
-
7刘情,余晓平,石国兵,廖曙江.人防商场防排烟系统排烟口设置影响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38(3):85-88. 被引量:1
-
8曾坚,王峤,臧鑫宇.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地下防灾系统构建[J].建筑学报,2013(S1):56-6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41
-
1张卫华.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7):249-249.
-
2束昱,赫磊,路姗,吴月霞.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地下空间规划理论研究[J].时代建筑,2009,52(5):22-26. 被引量:17
-
3张海霞,张建嵩.广州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问题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10(7):51-53. 被引量:3
-
4孙燕玲,刘晓森.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6X):9-10.
-
5单菁菁.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脆弱性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3(3):240-248. 被引量:9
-
6刘育芳.厦门市地下交通系统的发展策略[J].福建建筑,2012(6):65-69.
-
7刘志强,洪亘伟.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J].规划师,2012,28(7):72-76. 被引量:13
-
8张平,陈志龙,赵旭东.基于防灾视角下地下道路开发利用——以马来西亚吉隆坡地下道路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8(6):1322-1327. 被引量:5
-
9张燕,张喜玲.城市人口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理论前沿[J].国际城市规划,2013,28(1):37-43. 被引量:13
-
10王岩,方创琳,张蔷.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755-768. 被引量:107
-
1王守信.试论如何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259-259.
-
2张江涛,豆红强,王浩.滨海软土地区综合管廊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性状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6):120-125. 被引量:17
-
3杨建秀.居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点[J].城市建筑,2015,0(30):40-40.
-
4柯琨.建筑形态的“气质”[J].美术观察,2016(8):80-81. 被引量:1
-
5花小丽,陈丽,张小林.大学城建设对南京城市功能的促动研究——以仙林大学城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83-87. 被引量:19
-
6林仁斌,陈强,陈策.城乡住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策探究——以浙江玉环县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11(21):28-31.
-
7张春花.一个接触面上可以同时存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吗[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9,30(5):22-22. 被引量:2
-
8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J].试题与研究(高中理科综合),2013(10):57-67.
-
9丁怀堂.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古村落保护的思考[J].徽州社会科学,2007(6):46-47. 被引量:17
-
10杨立云,李清.“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教学探索[J].学理论,2013(3):206-207.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