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椒江悬沙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对椒江悬沙的沉降机理,含沙量的垂线、横向分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作者
符宁平
毕敖洪
机构地区
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
杭州大学地理系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1-57,共7页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关键词
悬沙运动
沉降机理
泥沙运动
分类号
TV142.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3
参考文献
3
1
毕敖洪,孙志林.椒江河口过程初步研究[J]泥沙研究,1984(03).
2
孙英,蔡体录,柴加龙,金如义.闽浙山溪性河口的径流特性及其对河口的冲淤影响[J]东海海洋,1983(02).
3
刘为纶.新安江流域降水量长期演变特征分析[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02).
同被引文献
105
1
陈沈良,谷国传.
杭州湾口悬沙浓度变化与模拟[J]
.泥沙研究,2000,25(5):45-50.
被引量:31
2
祝永康.
浙江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的若干特征[J]
.地理研究,1986,5(1):21-31.
被引量:11
3
时伟荣.
长江口浑浊带含沙量的潮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地理学报,1993,48(5):412-420.
被引量:13
4
祝永康,孙志林.
瓯江河口输沙模式与应用研究[J]
.地理研究,1993,12(2):9-18.
被引量:4
5
时钟.
长江口北槽细颗粒悬沙絮凝体的沉降速率的近似估算[J]
.海洋通报,2004,23(5):51-58.
被引量:23
6
时伟荣,李九发.
长江河口南北槽输沙机制及浑浊带发育分析[J]
.海洋通报,1993,12(4):69-76.
被引量:27
7
孙志林.
中国强混合河口最大浑浊区成因研究[J]
.海洋学报,1993,15(3):63-72.
被引量:19
8
朱慧芳,周纪芗.
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冲淤变化的数学模拟和预测[J]
.海洋与湖沼,1993,24(3):294-303.
被引量:9
9
时伟荣.
卢瓦尔河口最大浑浊带内含沙量变化特征[J]
.泥沙研究,1993,19(2):97-104.
被引量:1
10
熊绍隆,陶圭棱,卢祥兴,胡晓强.
杭州湾北岸深槽冲淤变化试验研究[J]
.水利学报,1994,26(10):69-76.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3
1
陈来华.
大规模采砂对椒江河口段河床的影响及对策[J]
.海洋学研究,2007,25(2):63-73.
被引量:1
2
李炎,夏小明,董礼先.
椒江河口浮泥的分布和调整[J]
.海洋学报,1998,20(4):72-82.
被引量:13
3
徐海,李伯根.
椒江河口洪季最大浑浊带核部的悬沙分选机制[J]
.海洋通报,2009,28(5):64-73.
被引量:6
4
李伯根,谢钦春,夏小明,李炎.
椒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粒径分布及其对潮动力的响应[J]
.泥沙研究,1999,24(1):18-26.
被引量:26
5
宋乐,夏小明,刘毅飞,蔡廷禄.
瓯江河口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J]
.泥沙研究,2012,37(1):46-52.
被引量:15
6
戴玮琦,陶建峰,张琴,张长宽,徐凡.
椒江河口水沙特征分析和悬沙分布推算[J]
.水道港口,2016,37(2):128-134.
被引量:5
7
江晨曦,赵新宇,何光玉,冯沈科.
椒江口外海域的悬沙沉降速度近似估算[J]
.科技通报,2016,32(5):25-29.
被引量:3
8
夏威夷,赵晓冬,张新周.
椒江河口径、潮流变化对含沙量时空分布的影响[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6(3):35-45.
被引量:6
9
徐海,武小勇,张沈阳,王璟.
椒江河口悬沙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浙江水利科技,2017,45(3):7-12.
被引量:1
10
刘伟,范代读,涂俊彪,芦军.
椒江河口春季悬沙输运特征及通量机制研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38(1):41-5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83
1
高建华,汪亚平,王爱军,李占海,杨旸.
ADCP在长江口悬沙输运观测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2004,23(4):455-462.
被引量:25
2
王爱军,汪亚平,高抒,潘少明.
长江口枯季悬沙粒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J]
.海洋科学进展,2005,23(2):159-167.
被引量:14
3
杨辉,谢钦春,李伯根,夏小明.
港湾深槽骤淤的条件探讨[J]
.海洋学报,2005,27(4):95-101.
被引量:9
4
邓绍云.
浮泥运动研究综述[J]
.人民黄河,2005,27(9):21-23.
被引量:10
5
叶春生,侯志军.
河口泥沙通量研究方法浅析[J]
.人民黄河,2005,27(12):44-46.
被引量:4
6
李占海,高抒,沈焕庭.
大丰潮滩悬沙粒径组成及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J]
.泥沙研究,2006,31(1):62-70.
被引量:14
7
吴德安,张忍顺,严以新,李瑞杰.
辐射沙洲东大港潮流水道悬沙输移机制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216-222.
被引量:18
8
蒋国俊,姚炎明.
长江口北槽浮泥周期性变化初探[J]
.海洋学报,2006,28(2):135-139.
被引量:6
9
李占海,高抒,沈焕庭,汪亚平.
江苏大丰潮滩悬沙级配特征及其动力响应[J]
.海洋学报,2006,28(4):87-95.
被引量:9
10
李占海,高抒,陈沈良.
江苏大丰潮滩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J]
.泥沙研究,2007,32(3):30-37.
被引量:7
1
钟俊纪.
水闸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主要方法[J]
.理论与现代化,2005(S1):132-133.
被引量:7
2
王巧平,李明良,卢胜勇.
河北省京津以南平原区地面沉降预测研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2(2):27-30.
被引量:8
3
闫生存,胡颖,常晓林.
水布垭工程河床覆盖层沉降的灰色预测模型[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23(2):35-37.
被引量:1
4
彭成山,孙东坡,刘凤莲,耿明全.
长管袋沉降过程的分析与模拟[J]
.人民黄河,2001,23(7):16-17.
被引量:6
5
梅军亚,金升高.
非粘性均匀沙沉降规律研究[J]
.水利水电快报,2001,22(19):8-10.
6
付小莉,李大美.
无螺灌溉取水技术中压力水槽内的流场分析[J]
.水科学进展,2005,16(3):368-372.
7
李聚兴.
填方渠道沉降期问题初探[J]
.河北水利,2016,0(5):27-27.
被引量:2
8
郭占平,王志坤,卫颂歌,李禄.
浅基础加固的试验与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2009,27(5):17-18.
9
杨晓顺.
瓯江悬沙的粘土矿物[J]
.海洋通报,1995,14(3):86-92.
被引量:4
10
雷国辉,王轩.
关于“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对房屋沉降影响的研究”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2005,27(2):248-248.
被引量:1
泥沙研究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