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思想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19
出处
《物理与工程》
2004年第5期39-41,共3页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59
-
1乔巍巍.高职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31):50-51. 被引量:20
-
2赵春旺.大学物理理论课与实验课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1):116-118. 被引量:8
-
3佘守宪.谈谈“理为工之本,工为理之用”——在高工院校教物理、建物理系的历史经验和体会[J].物理与工程,2004,14(5):8-13. 被引量:3
-
4李世刚.基于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5):30-32. 被引量:3
-
5霍剑青,王晓蒲,杨旭.“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与教学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11):19-21. 被引量:18
-
6浦其荣,霍剑青,轩植华.开放型物理实验的研究和探索[J].物理实验,2005,25(2):31-32. 被引量:31
-
7潘晓卉,郑家茂.构建科学高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42-44. 被引量:77
-
8顾 牡,毛骏健,吴於人,陈铭南.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同济大学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总结[J].物理与工程,2005,15(1):13-16. 被引量:10
-
9胡其图,叶庆好,郑杭,高景,赵铁松.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建设[J].物理与工程,2005,15(2):10-14. 被引量:8
-
10吴念乐,刘凤英.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总结报告[J].物理与工程,2005,15(3):2-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9
-
1王喜雪.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成功,2013(20):194-195.
-
2裴文彦,宁锌,颜莉,蒋力立.新形势下大学物理实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B09):305-307. 被引量:9
-
3熊永红,任忠明,皮厚礼,肖育英,唐超群,张炯.物理实验源头创新教育的思路与探索[J].物理与工程,2006,16(1):43-44. 被引量:6
-
4吴宗汉,钱锋,周雨青.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创建大学物理课程新体系[J].物理通报,2006,27(8):10-13. 被引量:14
-
5蒋冬.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J].新西部(理论版),2007(03X):124-124. 被引量:1
-
6蒋冬.高职院校物理实验的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S):134-134. 被引量:1
-
7齐俊平,李瑛瑛.浅淡高职高专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进[J].教育与职业,2008(20):165-166. 被引量:5
-
8周丽霞,王殿生,钟鹏,燕友果.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08(12):198-198. 被引量:5
-
9杨威.高等职业院校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8(36):343-343. 被引量:2
-
10刘伟.由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谈独立学院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85-8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98
-
1芦立娟,周桂云,洪春辉,李伟.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验证实验中系统误差的发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105-106.
-
2张丽莲.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152-154. 被引量:72
-
3孙维民,廉舒,王维,国安帮,赵褰.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S6):65-66.
-
4王海鸥.重构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9(1):90-92.
-
5李乐霞,康金玲,郭艾青.医学物理实验课循环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15-1016. 被引量:6
-
6熊永红,任忠明,张炯,皮厚礼,肖育英,李建国,张洪.自主构建物理实验设计与创新基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9-10. 被引量:7
-
7梁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三明学院学报,2007,24(2):235-237. 被引量:2
-
8尹志会.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人船模型”试验的尝试[J].物理与工程,2007,17(5):58-59.
-
9李乐霞,康金玲,郭艾青.医学物理实验课循环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外医疗,2008,27(3):55-56.
-
10冯高谦,雷丽萍,陈改清.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评价量表的设计研究[J].中外医疗,2008,27(3):57-58.
-
1李孟歆,李界家,周悦,张楠.研究:高校大类招生体制下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29-130. 被引量:3
-
2余红华,应桃开.学科交叉,有机结合——谈数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7):49-51.
-
3姜华.关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9):68-69. 被引量:4
-
4编委刘桂建教授[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1).
-
5章莉,朱雅娟.基于地理学科视角的课堂提问环节评价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17):35-37. 被引量:1
-
6李胜果.现代文阅读 D组题[J].语文教学之友,2006,25(2):24-26.
-
7姜业锋.江苏高考数学填空题回归及对策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6(9):34-35.
-
8纪钱丽.初中生物学与物理学间的学科渗透浅析[J].学周刊(上旬),2012(11):62-63. 被引量:1
-
9王清才.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0(9):22-23. 被引量:2
-
10薛金增,斯荣喜.把握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优化医学生的智能结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2):19-20.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