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造纸》
2004年第4期15-15,共1页
Shanghai Paper Making
同被引文献19
-
1吴青.防伪印刷油墨[J].网印工业,2004(5):43-47. 被引量:5
-
2刘一山,张美云.防伪用纸[J].西南造纸,2004,33(4):46-47. 被引量:2
-
3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发展前景空前看好——“中国激光全息防伪技术高层研讨会”召开[J].中国防伪,2005(1):17-17. 被引量:2
-
4哈流柱,付子平,齐成.防伪技术概要[J].中国防伪,2005(1):33-34. 被引量:3
-
5刘仁庆.防伪纸的现状及展望[J].印刷杂志,2004(12):21-23. 被引量:7
-
6陈振乾.浅谈防伪纸张[J].中国防伪报道,2005(1):5-8. 被引量:7
-
7段瑞斌,黄颖为.组合防伪技术的研究[J].中国防伪,2005(7):20-22. 被引量:2
-
8齐成.激光全息材料在包装印刷上的应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5(7):42-46. 被引量:3
-
9姚瑞刚.防伪技术概述[J].印刷杂志,1998(8):34-36. 被引量:5
-
10褚庭亮.证券印刷及其防伪技术[J].印刷技术,1999(3):15-1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张岩,吴超.防复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安防科技,2010(10):15-18. 被引量:3
-
2王思,魏先福,黄蓓青.水印防伪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包装工程,2008,29(10):134-135. 被引量:5
-
3王思,魏先福.光油及纸张性能对光油水印效果的影响[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6(6):41-43.
-
4龙柱.防伪纸及其展望[J].江苏造纸,2009(4):8-16. 被引量:1
-
5李荣.包装印刷中防伪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8(19):126-126. 被引量:2
-
6马小娜,韩颖.防伪纸的种类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造纸,2012,40(1):33-37. 被引量:2
-
7王思,魏先福,黄蓓青.水印防伪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中国防伪报道,2013(12):104-107. 被引量:2
-
8杨树忠.纸机湿部配置对安全线防伪纸质量的影响[J].中国造纸,2017,36(5):41-47. 被引量:1
-
9葛乃馨,王琪,韩雪莹.结合艺术网点的半色调信息组合防伪[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1):212-217.
-
10贺超海,王珊,李晓岑,李玮.吴煦档案中水印纸的考察和分析[J].中国造纸,2019,38(8):40-45. 被引量:2
-
1李斌.从专利技术角度浅谈光学防伪技术的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5(1):33-35.
-
2王春丽.防伪技术基础知识[J].齐鲁质量,2003(2):20-21.
-
3张逸新.柔性版直接制版技术[J].广东印刷,1999(6):14-14.
-
4朱文浩.浅谈防伪的应用与发展[J].上海包装,2005(1):29-29. 被引量:1
-
5田烨,胡丙萌,王晨.从信息论角度看待光学防伪技术[J].通讯世界(下半月),2016,0(5):256-257.
-
6张丽荣.防伪纸的特性及其技术特点[J].西南造纸,2005,34(2):39-39.
-
7周浩.电码电话防伪技术遭遇信用危机[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8(7):68-69.
-
8汪玉东.防伪印刷——另有新术[J].印刷技术,2002(8):60-60.
-
9卢瑞琪.浅谈防伪印刷技术[J].广东印刷,2004(5):64-65. 被引量:2
-
10辽宁移动和东软联手建立“打假平台”[J].中国信息导报,2005(4):6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