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信息统整”策略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信息统整,是将信息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最佳整合点,具有同点整合,一举多得;从整体着眼,从线索入手;给予我们认识上的廓清,行动上的指导;是一种优化的教与学策略的特点。信息统整策略要经过寻找整合角度——整合设计与实施——反思体验与融合创生三个基本程序。
作者
陈晓燕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6-48,共3页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
教师
教学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1
包国庆,童培君.
电教课程论及其当代信息科技背景──电教理论基础研究之四·课程论[J]
.电化教育研究,1995,16(4):1-7.
被引量:1
2
刘云生.
整合学习走向最优化的学习方式[J]
.河北教育,2001(5):28-29.
被引量:1
3
顾德希,丁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
.中国远程教育,2002(6):61-64.
被引量:18
4
罗小芳.
学习的内源性:计算机与语文整合的切入[J]
.电化教育研究,2001,22(4):71-73.
被引量:1
5
杨改学,张秀梅.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与各学科整合的探索——“一任务二方法三发展”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2,23(3):44-46.
被引量:3
6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理论基础与试验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1997,18(1):28-3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M].,2000,1..
共引文献
30
1
昌娜,钟志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图谱分析[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70-77.
被引量:1
2
吴云枝.
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60-61.
被引量:3
3
张铭凯.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综论[J]
.课程教学研究,2012(10):39-44.
被引量:10
4
梁林海.
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之行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1998(9):5-8.
被引量:1
5
郑永柏,何克抗.
树立教学整体改革观念深入开展“四结合”试验[J]
.中国电化教育,1998(9):14-17.
被引量:2
6
沙景荣.
全面推进对电化教育实验的整体认识[J]
.中国电化教育,1997(12):22-25.
7
周英.
基于网络的文言文阅读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7):93-93.
8
黄于欣,鞠杰.
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J]
.科技信息,2009(6):9-9.
被引量:3
9
吴伟民,李婷.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9):106-111.
被引量:59
10
徐捷.
网络环境对教学方式的影响[J]
.考试周刊,2010(35):169-169.
同被引文献
17
1
陈卫东,李芒.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22):59-61.
被引量:14
2
黄甫全.
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96,16(10):6-11.
被引量:112
3
黄宏伟.
整合概念及其哲学意蕴[J]
.学术月刊,1995,27(9):12-17.
被引量:84
4
曾庆发.
马克思哲学时空观刍议[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3):33-36.
被引量:18
5
王成武,王月梅,杨晖.
基于三维视角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74-76.
被引量:2
6
刘成新,李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化解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9):38-41.
被引量:21
7
曾祥霖,张绍文.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50-54.
被引量:105
8
[4]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
[7]Bruce B C,Rubin A.Electronic Quills:A situated evaluation of using computers for writing in classrooms.Hillsdale,NJ:Lawrenc,Erlbaum associates,1993:215
10
朱永海,张新明.
也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0):36-40.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2
1
朱永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空模型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08,26(3):12-17.
被引量:9
2
熊仕阳.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方位整合[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1Z):500-50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钱伟茂,郑宁国.
电大公共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J]
.远程教育杂志,2008,26(6):67-68.
被引量:2
2
李书明.
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82-86.
被引量:3
3
樊彩萍,朱永海.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从有效整合走向整合有效性——兼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远程教育杂志,2010,28(3):25-29.
被引量:5
4
尚雪莲.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J]
.网友世界,2012(23):6-7.
5
周妮.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究[J]
.教育探索,2013(4):36-37.
被引量:18
6
王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13(20):278-278.
7
蒙维洋.
适应性视野下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4,35(5):33-35.
被引量:4
8
徐作华.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7):153-154.
被引量:8
9
柯东海.
微信小程序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1):147-149.
被引量:1
10
Jianhua Zhao,Fuyin Xu.
The State of ICT Education in China:A Literature Review[J]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10,5(1):50-73.
1
张公殿.
数学活动中开启智慧课堂研究[J]
.成才之路,2016,0(9):97-97.
2
刘玉华,王文清.
整体着眼,类比入手——《等比数列》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J]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6(6):21-25.
3
高庆堂.
点化课堂教学三招[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2):40-41.
4
李蒙蒙.
追求给力的思想政治课堂[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1(3):24-25.
被引量:1
5
梅健,简福平.
活动理论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77-79.
6
马丹.
从整体着眼,打造高效课堂[J]
.新课程学习(下),2013(4):133-133.
7
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教育学院获奖成果介绍(之四)——基于学习者分析的教与学策略应用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28(5).
8
程娟.
你的参与,我们的精彩[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6):101-101.
9
张明珠,李琦.
《白衣天使》(第一课时)教学及点评[J]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4,0(6):45-49.
10
赵瑞军.
基于未来课堂的思维可视化教与学策略设计[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7(2):19-22.
被引量:6
中国电化教育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