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播电视信息》
2004年第11期77-78,共2页
Radio & Television Informa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高凤吉.DVB家族中的新标准——DVB-H和DVB-S2简介[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31(5):58-59. 被引量:6
-
2陈子健.拓展电视产业的新渠道——国内首家手机电视业务初探[J].广播电视信息,2004(7):48-49. 被引量:2
-
3方科,王蔚然.移动数字电视接收与DVB-H[J].电视技术,2005,29(1):42-44. 被引量:3
-
4吴真真.手机电视:3G时代的娱乐“新贵”[J].传媒,2006(3):44-45. 被引量:3
-
5董年初,范洁.手机电视——媒体产业的新机遇[J].中国记者,2006(4):67-68. 被引量:13
-
6栾轶玫.手机电视:辅助媒介的主流想象[J].现代广告,2005(12):86-87. 被引量:2
-
7周笑.三网合一的产业战略融合:可持续双赢——基于手机电视的案例剖析[J].视听界,2006(4):48-51. 被引量:1
-
8陈强.手机电视:媒介特性与内容产品设计[J].视听界,2006(4):52-53. 被引量:8
-
9[1](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著,司艳译.认同的空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9.
-
10[9](法)波德里亚.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2.
二级引证文献5
-
1王虎,严三九.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若干问题探析[J].新闻记者,2006(7):38-40. 被引量:8
-
2饶军.手机电视:曲折中前行[J].新闻界,2006(4):124-126. 被引量:1
-
3邵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著作权法保护[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6):66-67. 被引量:2
-
4严三九,王虎.上海市手机电视专业人才情况调查[J].新闻大学,2009(4):126-136.
-
5冉强辉,高雁.我国体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4):48-56. 被引量:45
-
1佟化文.“走”到哪里算深入[J].青年记者,1999(2):18-19.
-
2杨非.一场事先张扬的自杀[J].中国新闻周刊,2008(43):84-84.
-
3汪海天.手机电视:体验随时随地的收视快感[J].互联网天地,2004(10):69-70. 被引量:1
-
4曾祥蛟.妈妈,我回来看您了[J].草原税务,2003(3):17-19.
-
5莫梅锋,刘潆檑.透析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植入式广告”[J].传媒,2005(3):40-41. 被引量:12
-
6张暮辉.欧洲模式对东北亚的启示[J].中国报道,2014(1):110-110.
-
7吴尔芬.流言止于善心[J].开放潮,2005(4):46-46.
-
8遗失的SIM.手机骗局:骗局全都因丢失的手机而起[J].电脑时空,2005(8):78-79.
-
9杨欣元.读书 读到骨头里[J].现代教育,2004(10):1-1.
-
10胡广.如此心得[J].上海支部生活,2009(4):5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