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的人本观——解析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
3
Scientific Humanism Though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现实生成。
作者
周淼
机构地区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理论观察》
2004年第5期17-18,共2页
Theoretic Observation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
分类号
B38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孙显元.
论“以人为本”[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27-31.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张宝马,潘惠,陈志华,王骏,巢国祥.
扬州市农村社区人群肥胖超重现况及影响因素[J]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9):413-416.
被引量:190
共引文献
34
1
余海超.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J]
.传承,2008(18):30-31.
被引量:2
2
刘凤凰.
“以人为本”与高校财务管理[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4(4):91-93.
被引量:4
3
郝潞霞.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J]
.晋阳学刊,2004(6):6-9.
4
刘光勇,赵俊.
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要求[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1):11-13.
5
石书臣.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J]
.探索,2005(1):126-129.
被引量:3
6
郝潞霞.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7.
被引量:1
7
刘玉山.
试析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2):1-4.
被引量:6
8
刘治军.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
.世纪桥,2005(3):111-112.
被引量:2
9
祝茂,李泽广.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天津市大学生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季谈会”综述[J]
.南开经济研究,2005(3):101-105.
10
黄筱纯.
论“两课”教学中的人本理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8):160-161.
同被引文献
10
1
张翼.
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历史发生与当代发展[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3):49-53.
被引量:2
2
张崇刚.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及两者的根本区别[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4(3):6-12.
被引量:3
3
郝潞霞.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7.
被引量:1
4
樊百华.
略论“实践人本主义”[J]
.江苏社会科学,2006(2):33-37.
被引量:3
5
王淼.
论“以人为本”中人的本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3):18-22.
被引量:2
6
谢玉申.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升华[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3):26-28.
被引量:1
7
姚顺良.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兼论马克思同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关系[J]
.东南学术,2008(2):105-113.
被引量:58
8
杨国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4(10):17-17.
被引量:1
9
余海超.
论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特征[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63-164.
被引量:3
10
孙显元.
论“以人为本”[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27-31.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3
1
余海超.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J]
.传承,2008(18):30-31.
被引量:2
2
丁洪荣.
“以人为本”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7):301-302.
3
祝捷.
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研究综述[J]
.学理论,2013(1):59-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柳世玉,齐霁.
高校党员学生和干部队伍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多维发展[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94-96.
被引量:1
2
陈士勋,杨敏.
马克思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及其意义初探[J]
.理论月刊,2016(12):17-29.
被引量:3
3
张征珍,郭亮.
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J]
.科技信息,2010,0(14):462-463.
1
秦继茂,肖咏东,刘坚.
中国传统文化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8-60.
被引量:3
2
资中筠.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兼及“西化”问题[J]
.社会科学论坛,2004(10):71-74.
3
张昌文.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贡献[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3):32-33.
被引量:1
4
寇志霞.
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4):22-24.
被引量:2
5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思想[J]
.当代贵州,2009(1):54-54.
6
陈剑宁.
人的全面发展与审美教育[J]
.阵地与熔炉,2009(1):64-67.
7
符坚.
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J]
.岭南学刊,1996(6):37-40.
8
左亚文.
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顾与展望[J]
.湖湘论坛,2000,13(1):32-33.
被引量:1
9
牛先锋.
我国现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J]
.科学社会主义,2002(2):19-21.
被引量:1
10
于莎.
浅谈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当代启示[J]
.经营管理者,2010(3X):44-44.
理论观察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