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俗研究》
2000年第3期106-114,共9页
Folklore Studies
参考文献1
-
1(英)利奇(Leach,E.)著,卢德平.文化与交流[M]华夏出版社,1991.
同被引文献10
-
1陈旭.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民族文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S1):144-145. 被引量:9
-
2孙墀.数字影视技术的应用特征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49-52. 被引量:2
-
3钟年.文化:越问越糊涂[J].民族艺术,1999(3):46-51. 被引量:6
-
4柳欣.多影画面拍摄方法[J].照相机,2003(12):56-56. 被引量:1
-
5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45-48. 被引量:60
-
6周兴茂.关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基本原则——兼评《影视人类学概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38-143. 被引量:14
-
7刘振强.新疆:民族文化新特点[J].中国民族,2002(5):13-13. 被引量:1
-
8牛新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6):80-83. 被引量:32
-
9梁再生.影视技术的新时代[J].影视技术,2003(2):11-11. 被引量:2
-
10毛东辉.英语学习中的亚文化现象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1):35-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8
-
1李娜.借助丰富多彩的学英文形式落实德育目标[J].校园英语,2020(47):157-158.
-
2廖倩仪,李芳芳,李臻.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9):132-135. 被引量:1
-
3李森林.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2):56-58. 被引量:2
-
4杨大伟,黄薇.基于历史文脉延续的城市商务中心区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2,38(27):19-21.
-
5唐红.浅谈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绚烂文化——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Ⅱ[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8(3):4-5.
-
6李安琪.新HSK试题中文化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5,0(45):2-4. 被引量:3
-
7周津,陈建宗.经济新常态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J].决策与信息,2015(35):15-15.
-
8贾建梅,王儒.冀域古代科技文化研究综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4):86-89.
-
9徐翔.国际社交媒体传播的中国文化及其类型特征——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59-67. 被引量:2
-
10薛红卫.全球传播进程中我国体育文化再审视[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2):23-27. 被引量:4
-
1乌丙安,向云驹,潘鲁生,赵屹.中国民间文化分类[J].中国民族,2003(5):21-22. 被引量:4
-
2傅洁.现代音乐及其文化根基[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7):4-4.
-
3杨蕾,吴莉.简述文化价值的实现[J].青春岁月,2013,0(2):106-107. 被引量:1
-
4孙超.乒乓球文化分类及其发展意义[J].卷宗,2015,5(6):537-537.
-
5李兆前.论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分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38-42. 被引量:2
-
6张翠萍.从哥伦多那的文化类型分析看儒家文化的经济功能[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S1):14-16.
-
7蔡骐.论文化的分类及其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9(2):60-63. 被引量:1
-
8王天祥,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与困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1-15. 被引量:32
-
9孔繁霞.跨文化沟通中组织文化的双S模型[J].青海社会科学,2012(6):142-145. 被引量:3
-
10安东尼.华莱士,曹茂.人格特征的文化分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5):167-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