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认同促长三角经济合作
被引量:7
Promote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through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同被引文献65
-
1何雪梅.生态利益补偿的法制保障[J].社会科学研究,2014(1):91-95. 被引量:8
-
2刘晓凤,任卫峰.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文化机理研究初探[J].嘉兴学院学报,2004,16(4):20-23. 被引量:5
-
3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及其重建——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7-99. 被引量:439
-
4欧人.论苏南经济发展模式与吴文化之关系[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4,24(12):65-68. 被引量:16
-
5“活力江南”的文化之源[J].江南论坛,2005(2):1-1. 被引量:2
-
6陈立旭.浙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底蕴[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3):35-41. 被引量:6
-
7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J].读书,2001(6):99-100. 被引量:101
-
8陈学文.从时空嬗演看历史上长江三角洲的互动关系[J].史林,2005(1):21-29. 被引量:3
-
9王昱.论当代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问题——兼评欧盟的文化政策及其意向[J].国际政治研究,2000,21(4):120-126. 被引量:30
-
10李明波.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认同的历史与现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89-9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7
-
1丁宏.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文化协调发展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9):26-30. 被引量:13
-
2吕健,余政.文化共同体的经济学分析:激励机制的视角[J].世界经济情况,2008(12):87-90. 被引量:1
-
3吴光芸,李建华.区域合作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3):52-57. 被引量:16
-
4杨薇.区域合作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J].价格月刊,2009(6):82-85.
-
5吴光芸,李建华.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中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5):69-75. 被引量:3
-
6孙长青,孙冬玲.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可进入性分析[J].中国商贸,2012,0(10Z):142-143. 被引量:1
-
7姚清,毛春梅,丰智超.跨区域城市生态协同治理支持模型构建——基于SFIC模型的视角[J].生态经济,2024,40(3):194-20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5
-
1郭献进,向云发.论“文化大省”建设与区域发展战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5):232-236. 被引量:3
-
2陈雯,何雨.从文化资本到文化整合:新时期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战略[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10):24-28. 被引量:4
-
3千慧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度[J].财贸研究,2010,21(5):24-31. 被引量:39
-
4王晓明.社会资本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力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85-88. 被引量:1
-
5南丽军,王玉华.论工业走廊建设中的城市文化整合——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例[J].学术交流,2010(11):99-102. 被引量:4
-
6王晓明.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分析[J].价格月刊,2011(5):69-72. 被引量:2
-
7刘承涛.社会资本理论的展开和应用——兼论对我国商会立法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9):229-233. 被引量:2
-
8张华,闻彦.论校园生态文化共同体的建设[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8-70. 被引量:1
-
9潘杨,李玉荣,邓韶英,黄芸,钟海波.珠港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区域合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11):878-879. 被引量:1
-
10陈金翠.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66-68.
-
1明军.香港“死”了吗?[J].中国经济快讯,2003(35):6-13.
-
2李国民,何楠.促长国内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S1):77-78.
-
3郑陶,贾亚丽,安敏.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5,0(4):36-39.
-
4郑陶,贾亚丽,安敏.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8(3):153-155. 被引量:1
-
5谭刚.CEPA助香港经济转型[J].中国经济快讯,2003(35):13-15.
-
6宣晓伟.一个基于社会分工视角的社会变迁分析框架——“中国迈向高收入过程中的现代化转型研究”之六[J].中国发展观察,2013(8):48-51.
-
7杨鲁慧.东北亚地方经济合作与国际产业转移——以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当代亚太,2004(10):53-57. 被引量:5
-
8本刊编辑部.迎接财富涌流的新时代[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0(12):1-1.
-
9刘婵.GDP增长,为什么没有感觉到?[J].资治文摘,2010(10):24-24.
-
10刘婵.GDP增长,为什么没有感觉到?[J].领导文萃,2011(2):114-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