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文化视野中的中苏文艺政策比较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1917年十月革命至1991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一国家政体,前后生存了长达70多年时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也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苏之间在历史渊源。
作者
吴俊忠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文学院 广东深圳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16-127,共12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关键词
中国
苏联
文艺政策
政治运动
文艺批判运动
分类号
I109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9
1
.《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M].花城,1999..
2
.《枝蔓丛丛的回忆》[M].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
3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4
.《毛泽东文艺论集》[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50页.
5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6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87页.
7
.《苏联文学纪事—1953—1976年》[M].三联书店,1979年.第240页.
8
王蒙.
想起了日丹诺夫[J]
.读书,1995,0(4):21-27.
被引量:6
9
.《苏联文学史》 第一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3页.
10
.《邓小平文选》 第2版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5页.
共引文献
102
1
谭永灼.
毛泽东邓小平改革思想比较[J]
.现代哲学,2001(4):1-8.
被引量:1
2
罗燕明.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3):48-58.
被引量:1
3
金怡顺.
“社教”运动再析[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3):98-103.
被引量:3
4
刘传利,潘正祥.
关于《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苏分裂问题正误[J]
.江淮论坛,2000(6):75-81.
5
陈东林.
毛泽东的新“阶级斗争”论断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特点[J]
.中共党史研究,2000(6):72-78.
被引量:9
6
黄宗良.
官僚特权阶层问题与社会主义的命运[J]
.国际政治研究,2002,23(1):24-30.
被引量:13
7
邓仕仑.
探寻党政合力的改革路径[J]
.科学社会主义,2005(4):46-49.
被引量:1
8
李延明.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5):58-62.
被引量:5
9
唐正芒.
毛泽东论中国大革命胜利考析——兼论对陈独秀的历史评价[J]
.安徽史学,2005(6):62-68.
被引量:1
10
郑谦.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与体制性分析[J]
.中共党史研究,2006(2):3-12.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3
1
汪剑钊.中俄文字之交[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2
鲁迅.竖琴前记[A].鲁迅全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32.
3
雁冰.编辑杂谈[J].小说月报,1990.
4
周作人.文学上的俄国与中国[A].凝眸伏尔加[C].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7.
5
高尔基文学书简(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82.
6
汪介之.回望与沉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5.
7
钱中文.文学理论反思与'前苏联体系'问题.新华文摘,2005,(6).
8
孙绳武.我们的道路和我们的成绩[A].森华.回眸与前瞻[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6.
9
张炜.人的魅力[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92.
10
刘亚丁.全身心倾听革命[A].刘文飞.苏联文学反思[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
引证文献
2
1
吴俊忠.
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6):14-21.
被引量:3
2
王香波.
关于苏联三十年文艺政策概述[J]
.赤子,2015(8):85-85.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燕锋,徐晓荷.
心灵的呼唤——再读《驿站长》[J]
.文教资料,2010(14):14-15.
被引量:2
2
李雪莹.
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J]
.俄语学习,2010(4):54-58.
被引量:3
3
宋丽丽,吕丹,钱秀银,宋菲.
俄罗斯文化对龙江文化的影响与渗透[J]
.才智,2013(32):257-257.
1
柏定国.
冯雪峰论──“修正主义文艺”批判运动人物检讨(之一)[J]
.云梦学刊,2000,21(5):51-54.
2
许淇.
赏析[J]
.散文诗,2001,0(8):76-76.
3
黄越城.
北大荒童话(短篇小说)[J]
.北方文学,2009(1):44-51.
4
沈栖.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宣言——读白桦长诗《从秋瑾到林昭》随感[J]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0,0(2):20-20.
5
曹霞.
《武训传》批判:对旧文艺及知识分子的规训[J]
.南方文坛,2009(5):88-93.
被引量:1
6
刘砚冰.
论莎士比亚的社会秩序观[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2(1):62-73.
7
刘文飞.
“执着于人的崇拜”——梅热拉伊蒂斯简论[J]
.外国文学研究,1991,13(1):33-38.
8
赵歌东.
论“前文革时期”的小说创作[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26-29.
9
郭澄.
新中国的第一次文艺批判运动──关于《武训传》批判及两次连锁批判的审视与反思[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5,0(4):36-40.
10
辜也平.
论三次批判运动与共和国初年的文学范式[J]
.东南学术,2004(5):162-168.
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