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南气象》
2004年第4期4-4,共1页
Meteorology Journal of Henan
同被引文献94
-
1秦长学,张蔷,李书严,刘丰,赵习芳.密云水库蓄水型增水作业效果分析[J].气象科技,2005,33(S1):74-77. 被引量:13
-
2赵瑞金,杨保东,李江波.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05,33(S1):57-60. 被引量:12
-
3房彬,肖辉,班显秀.CA-FCM方案与其它几种人工增雨评估方案的比较[J].气象科技,2008,36(5):612-621. 被引量:12
-
4汪学林,刘健.吉林省1980—1987年播云降雨的效果检验及其判据[J].应用气象学报,1992,3(4):418-423. 被引量:12
-
5曾光平,郑淑真,胡敬雍,石赛玉.福建省古田水库地区人工降雨试验雨水中Ag^+分布的研究[J].热带气象,1989,5(1):63-71. 被引量:7
-
6周德平,宫福久,高建春,王吉宏,李子华.一次飞机播云的微物理效应分析[J].气象科学,2004,24(4):405-412. 被引量:22
-
7曾光平,吴明林,林长城,林祥明.古田水库人工降雨效果的综合评价[J].应用气象学报,1993,4(2):154-161. 被引量:15
-
8孙海燕,肖辉,王振会,张蔷.对流性云火箭增雨试验效果的数值模式评估[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2):172-179. 被引量:18
-
9黄庚,朱立亚,俞香仁,段学信,陈慈雨,李广亮.商丘地区高炮增雨效果分析[J].气象,1996,22(6):32-35. 被引量:3
-
10房彬,肖辉,王振会,孙海燕,黄美元.聚类分析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6):739-745. 被引量:44
二级引证文献9
-
1胡淑萍,林文,林长城,李丹,江善赐,冯宏芳.2014—2022年古田人工增雨随机试验物理检验[J].应用气象学报,2023,34(6):706-716. 被引量:6
-
2李丹,林文,刘群,冯宏芳,胡淑萍,汪智海.机器学习在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24,35(1):118-128. 被引量:2
-
3刘艳霞,文军,谢晓林.青藏高原中东部和四川盆地的夏季雨滴谱对比分析研究[J].高原气象,2024,43(1):28-41. 被引量:3
-
4安英玉,韩书新,牛忠清.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检验方法对比分析[J].黑龙江气象,2024,41(1):32-34.
-
5王晓青,张健南,王姝怡,闫非,吴志会.移动云系的平行条播方案与“S”型飞行航线设计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4,49(5):36-39.
-
6赵志强,荆国栋,李德泉.人工智能时代国省一体化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建设[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4(7):30-34.
-
7洪群艳,高婷婷,郑晓泽,孔震.基于Python的西双版纳州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5):230-232.
-
8鞠洋,陈农,邓文佳,郭潆孺.基于区域历史回归法的哈尔滨市火箭增雨作业效果检验[J].黑龙江气象,2024,41(3):21-26.
-
9王智敏,李斌,冯婉悦,刘贵华,李圆圆,岳治国.基于NPP/VIIRS数据的新疆夏季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J].气象,2024,50(10):1175-1186.
-
1吴荣林.我国测绘仪器发展的几点思考[J].测绘通报,2004(12):56-57. 被引量:1
-
2一九九五年全省气象科技兴农掠影[J].青海气象,1995,0(3):2-2.
-
3张永强,左金安.2014年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郑召开[J].资源导刊,2014(5).
-
4江素枝,孙义,左金安.我省认真落实国务院《决定》 切实做好地灾防治工作[J].资源导刊,2011(8).
-
5王红闯.《河南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正式实施[J].资源导刊,2012(5):22-22.
-
6李龙,刘之的.简述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9):63-64. 被引量:4
-
7王锦贵.学以致用 迎接新的挑战[J].辽宁气象,1996(1):5-5.
-
8张永强.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总体部署方案通过专家评审[J].资源导刊,2010(3).
-
9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0(1):9-12.
-
10李远会.试析测绘新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0(5):387-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