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康德著作的汉译情况
被引量:
3
One Century Translation of Kant's Works in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罗列康德著作之现有译本的出版情况 ,第二部分择要介绍人们对康德“三大批判”及《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汉译质量的评论 ,第三部分论述我们对康德著作汉译的看法与期望。
作者
黎业明
出处
《世界哲学》
2004年第6期4-12,共9页
World Philosophy
关键词
康德
著作
汉语翻译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何兆武.
批判的哲学与哲学的批判[J]
.读书,2001(8):85-90.
被引量:1
2
王若水.
再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中译本[J]
.读书,2000(6):27-27.
被引量:2
3
王太庆.
读懂康德[J]
.读书,1999,0(10):72-7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
1
王晓丰,文炳.
康德著作中Erscheinung、Phaenomenon(Ph?nomen)、Schein中译考——兼论“像”、“象”、“相”用作译词[J]
.哲学分析,2017,8(3):67-92.
同被引文献
30
1
陈晓嫚.
碰撞之后的反思——从民国知识分子的视点看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关系[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14-18.
被引量:1
2
杨寿堪.
康德的现象学说简评[J]
.求是学刊,1984,11(5):17-22.
被引量:1
3
陈福康.
论鲁迅的“直译”与“硬译”[J]
.鲁迅研究月刊,1991(3):10-17.
被引量:4
4
黄旺.
图型、模型、象征——论康德哲学中想象力的三重形态[J]
.江苏社会科学,2014(2):26-34.
被引量:4
5
王新力.
语言分类系统、真值间隔和不可通约性——对库恩关于不可通约性的分类学解释之重建[J]
.世界哲学,2004(5):41-57.
被引量:13
6
倪梁康.
译者的尴尬[J]
.读书,2004(11):90-97.
被引量:9
7
程仲棠.
从诠释学看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J]
.学术研究,2005(1):49-56.
被引量:9
8
尚辉.
从笔墨个性走向图式个性——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及价值观念的重构[J]
.文艺研究,2002(2):107-118.
被引量:33
9
陈嘉映.
从移植词看当代中国哲学[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60-65.
被引量:14
10
哈贝马斯 曹卫东 傅德根译.《后形而上学思想》[M].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3-38页.
引证文献
3
1
胡牧.
“思想翻译”:一个哲学视域[J]
.江苏社会科学,2006(3):15-19.
被引量:1
2
程仲棠.
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续)[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23(11):15-20.
3
莫军华.
艺术学语境下“Schema”译名的价值重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2):126-1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冯文坤.
论翻译与翻译的生存本体论意义[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2):112-118.
被引量:3
2
程雨庄,刘静.
AIGC思考:生成式设计与过程式设计[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19):87-89.
1
邓晓芒.
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J]
.社会科学战线,2004(2):23-31.
被引量:10
2
冯天瑜.
中日两国对印度佛教术语的吸纳[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1(6):3-6.
被引量:1
3
邓晓芒.
译康德著作 昌理性精神[J]
.科技文萃,2004(6):34-35.
4
马丽.
论鸠摩罗什变直译为意译的译经特点[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47-50.
被引量:1
5
方新民.
“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3):144-147.
被引量:2
6
李洁.
论叔本华对康德道德法则的批判[J]
.哲学研究,2005(4):83-86.
7
吉勇夫.
《认识自然科学之谜的哲学家──康德认识论研究》评介[J]
.北京社会科学,1994(1):157-157.
8
H.J.弗里斯乔沃,孟庆时.
康德主义[J]
.世界哲学,1981(3):61-66.
被引量:1
9
陈光辉.
建构母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由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谈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境界[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7):11-13.
10
刘蕴秋,傅小凡.
关于《纯粹理性批判》中“Appearance”与“Phenomenon”的翻译[J]
.保定师专学报,2000,13(3):18-19.
世界哲学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